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职业闭店人”通过预付式消费圈钱跑路案件的判决情况,详细介绍了案件经过、法院审理结果,分析了“职业闭店人”的运作模式及其危害,并给出了消费者防范建议和净化消费环境的措施。
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健身会所、美容院、兴趣培训班等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商家,卷款跑路的现象频繁发生。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不少事件背后都有“职业闭店人”在暗中操控。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预付式消费经营商家圈钱跑路的案件作出判决,多名“职业闭店人”被判定构成诈骗罪。
时间回溯到2023年2月,钱某和李某共同出资,接手了宁波市海曙区的一家摄影店。然而,他们并非真心想要好好经营这家店。钱某、李某伙同郑某等人,在摄影店根本不具备正常经营条件的情况下,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他们以门店开展周年庆活动回馈客户为幌子,向客户虚假宣称,充值排名靠前就可以获得高额奖品,还虚假承诺活动结束后会将充值款返还。在这样的诱惑下,不少客户选择进行现金充值。
为了进一步刺激客户充值,他们还召集客户在酒店假意举办颁奖仪式。在仪式现场,他们采用现场充值刷排名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让客户感觉机会难得,不充值就会错过大奖。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客户们不断地再次充值。活动结束后,钱某、李某、郑某等人便连夜跑路,关闭店铺并失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共骗取了被害人146万余元。
鄞州区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钱某、李某、郑某等人接手经营不善的店铺后,在完全没有经营能力的情况下,以充值获大奖为诱饵,欺骗客户进行充值,之后关店失联。从主观方面来看,他们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从客观方面来说,他们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使得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骗取钱财,且数额特别巨大,这种行为构成了诈骗罪,并且属于共同犯罪。
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被告人钱某、李某、郑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至十年不等,并处罚金;其余被告人也均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宣判后,钱某等五名被告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不过,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指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职业闭店人”接手经营不善的店铺,通过预付式消费圈钱跑路的案例。被告人钱某负责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意欲转让的店铺,完成与店主签订转让协议、支付部分转让费用、注册登记等前期工作。被告人李某、郑某则带领团队进驻店铺,安排人员作为店铺业务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原店铺会员,介绍周年庆充值赢大奖活动,与客户商谈充值细节。被害人在该团队的诱骗下,误以为自己能够获得高额礼品,还能收回充值款或享受等值的摄影服务,从而不断进行充值,最终遭受财产损失。各被告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专业化、职业化运作团队,是典型的“职业闭店人”。
“职业闭店人”圈钱闭店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一方面,消费者的预付费用无法退还,给他们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还挤压了其他诚信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法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应擦亮眼睛,综合考虑开业时长、经营实力、消费评价等因素,谨慎参与大额充值活动,有效防范消费风险。同时,人民法院、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有关单位应多方协同,共同净化消费环境,让市场主体能够公平、有序、良性竞争,让消费者能够安心、放心、舒心消费。
本文介绍了宁波鄞州区法院判决“职业闭店人”诈骗案的情况,包括案件经过、法院审理结果和判决。剖析了“职业闭店人”的运作模式及危害,最后法官提醒消费者防范风险,呼吁多部门协同净化消费环境,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