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的日文译文杨靖宇信件档案展开,介绍了信件档案的来源、背景,阐述了信件内容所反映的杨靖宇在“七七事变”后的战略决策和领导作用,以及信件体现出的东北抗联的精神和经验,展现了杨靖宇和东北抗联为抗战作出的重要贡献。
这是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文译文杨靖宇信件档案,由吉林省档案馆供图。
2025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同志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就在今年2月,吉林省档案馆有了一个重要的举动——新公布了一封日文译文杨靖宇信件档案。这份珍贵的信件档案出自吉林省档案馆藏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全宗,对于研究杨靖宇同志以及东北抗联史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价值。
时间回溯到1937年10月,当时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师与日伪军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敌人在我方牺牲人员的身上搜到了杨靖宇的手书信件。随后,这封信被翻译成日文,并存档于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这封信是时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写给第一路军第三师的。虽然信件上没有注明具体的时间,但是从“响应中日大战”等词句可以推断,这封信应该是写于“七七事变”之后不久。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七七事变,由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向全国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在通电中,党中央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后,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际措施,积极促进全民族联合抗日。杨靖宇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意识到了“中日大战”的形势转变。在东北地区,他率先发布抗日宣言、布告等,并且最早率领部队主动出击。7月25日,他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全体将士的名义,发表了《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在书中指出东北全体同胞应该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抓住时机崛起,为“恢复中国人之东北”而英勇战斗。8月20日,他又相继发布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以及《为响应中日大战告满军同胞书》,号召伪满军“马上哗变,一致携手,夹攻日寇”。
此次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杨靖宇信件译文档案,是对那段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在这封信件中,杨靖宇言辞恳切地动员“各有志者要从速整装部队!”“游击队各抗日武装!要从速联合起来”,其目的是钳制日本关东军入关,与关内的抗战形成呼应之势。在他的号召下,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频繁出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此外,从信件中“关于今后的新方针已经商议妥当,并形成文件进行通知”等词句可以看出,杨靖宇同志能够审时度势,迅速调整战略战术,对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进一步的作战纲领进行了最新的部署,充分发挥了抗联领导人的重要作用。信件档案中提到的“远征作战”,反映的是杨靖宇同志在1937年7月中旬,率领部队从桓仁出发奔赴清原(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作战的艰辛历程。通过这次作战,扩大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声威和政治影响。也正是在这场战斗之后,杨靖宇在清原县沙河子与第三师会合,他认真听取了第三师负责同志关于西征后部队恢复情况的报告,并具体研究部署了第三师1937年下半年的活动计划和工作安排。
这封信件档案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却生动地再现了杨靖宇同志英勇斗争、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作为一支孤悬敌后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当时已经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将自身定位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生动地展现了东北抗联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战略觉醒与全局意识。此外,从信件中“对于今后的种种实际问题,直接依靠第三师周政治委员和刘(柳)主任”等词句可以看出,东北抗联在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也是东北抗联能够坚持长期奋战的一条基本经验。
杨靖宇签署发布的这些文告、檄文,充分表明了东北抗日联军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当杨靖宇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信中“神圣的民族革命”的誓言。他这种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啮冰嚼絮的绝地坚守,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本文通过介绍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的杨靖宇信件档案,展现了杨靖宇在“七七事变”后的战略决策和领导作用,凸显了东北抗联在艰苦环境下的战略觉醒、全局意识以及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一基本经验。杨靖宇的英勇斗争和坚定信念,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撑,其事迹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