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营经济,各地打造“亲清”政商关系促发展 多地多策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发展态势向好

各地为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精准制定政策、挖掘区域特色产业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展现了各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

在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每天都在上演这样一幕:企业提出需求,随后被采纳,最终见到成效。这里的每家企业都配备了一名专管员,他们犹如政企沟通的坚固桥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着全周期的贴心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商关系变得越来越“亲”,企业发展的氛围也愈发融洽。

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生力军的重要角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精准政策,全力激发民营经济的全新活力。

直击突出关切 政策精准滴灌

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力,是激发企业活力的核心要素。各地区在制定政策时,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力求让政策做到“看得懂、用得上”,切实为民营企业清除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浙江实施了“三个70%”要素保障机制,确保民营企业在产业基金、能耗指标和用地保障方面能够享有优先权利。同时,提出招投标“七个不准”,着力打破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湖南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出台了诸如“锂十条”“菜十条”“合成生物制造十条”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通俗易懂,企业家一看就能明白,拿来就能使用。

山东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重点攻坚任务,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直连点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无还本续贷等一揽子政策的有效落实。

赋能特色产业 深挖区域优势

立足区域的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数智化赋能,将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是各地提升自身竞争力、探索民营经济长期发展路径的关键举措。

广东凭借产业门类齐全、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实施了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该计划将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强强联合。

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通过AI赋能、智改数转等方式,为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云南则依托有色和稀贵金属、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等优势产业,积极打造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产业生态环境。

擦亮“亲清”底色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和“亲清”的政商关系,是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纷纷采取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政策支持、规范涉企执法等措施,让民营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专注发展。

吉林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方面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研究制定《吉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修订《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江苏通过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积极主动地走近企业、服务企业,做到“亲不逾矩、亲而有度,清不远疏、清而有为”,全力帮助和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家成就一番事业。

福建坚持科学立法,加强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持续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努力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本文全面介绍了各地为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包括精准制定政策解决企业痛点、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发展等。这些举措反映出各地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有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810.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