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等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的原因,详细对比了安全帽和电瓶车头盔在用途、结构、性能、重量、保护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了头盔对电瓶车骑乘人员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正确佩戴和选购头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清楚骑电瓶车出行时佩戴头盔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举措。然而,有些人为了图方便,会用安全帽或者运动头盔来代替电瓶车头盔,结果被交警发现并作出处罚。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安全帽等同样是可以保护头部的装备,而且质地坚固,摔不破,为什么就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呢?
以安全帽为例,交警特别提醒,安全帽并不等同于电瓶车头盔(以下简称为头盔)。安全帽主要是在工业生产中,为保护工人头部免受外力伤害而设计的帽子;而头盔则是专门用于保护电瓶车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头部的装具,二者的用途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结构上看,安全帽通常由帽壳、帽衬、下颌带、后箍等部分组成;而头盔一般是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护目镜等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从性能方面来区分,头盔对于头部保护区、视野和护目镜性能都有特定的要求,而安全帽则没有这些要求。在重量上,安全帽大多在400克左右,而头盔一般在1公斤以上。
安全帽和头盔的主要区别还体现在保护范围上。安全帽主要是保护头部的顶部,一般是针对高空坠落物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头盔则对头部的上面、正面、侧面都具备保护功能。相比之下,安全帽所能承受的撞击面以及缓冲力要比头盔小得多。所以,佩戴安全帽是不能代替头盔起到保护作用的。同理,自行车、滑板、轮滑等运动帽也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
我们都知道,头部是人体最为脆弱且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在电瓶车事故发生时,会对驾驶员产生很强的冲击力。有关研究表明,在摩托车、电瓶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大约80%是因为颅脑损伤致死;而正确佩戴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由此可见,头盔对于电瓶车骑乘人员来说,就像是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骑行过程中的防护盾、生命的守护神。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除了不能混淆使用护具之外,正确佩戴、选购头盔同样不能忽视。
下面为大家介绍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
⛑️ 在佩戴头盔前,要先量好头围或者试戴头盔,确定头盔的尺寸,并且在佩戴时将头盔后部的调节器开至最大。
⛑️ 调试好头盔后,打开头盔上的束带,将头盔水平放置于头上,注意不可前仰或后翘。因为头盔前仰会导致无法保护前额的安全;后翘则会挡住视线,无法保障头部后部位置的安全。
⛑️ 将调节器旋紧,然后上下左右摇摆头部,直到头盔不晃动且感觉舒适为止。接着调节头盔两侧组带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位置位于前后两个组带中间。
⛑️ 最后,调整好下巴插口的长度并扣紧,在下颚处留出一指的空隙即可。
在选购头盔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看、二闻、三按、四戴、五问。
一看,要查看产品是否有规范的中文标识,包括规范的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合格标志等。同时,要检查产品是否具有发泡材料缓冲层,没有发泡材料缓冲层的头盔不要选购。不要购买无厂名或厂名不规范、无执行标准、无产品合格证的头盔。
二闻,用鼻子闻一闻头盔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尽量选择无气味或气味较小的产品。
三按,用手稍用力按压头盔的发泡材料缓冲层,选择缓冲层手感密实或有轻微反弹感,不出坑、不掉渣的产品。
四戴,试着佩戴头盔,确保头盔与头部贴合,佩戴舒适。如果配有护目镜,要选择护目镜透光性能更好的透明镜片。
五问,不同头盔种类的防护性能不一样。目前的摩托车头盔,均适用于电瓶车乘员,在购买摩托车乘员头盔产品时,要选购有3C认证标志的产品。新国标实施后,B类头盔仅适用于电瓶车乘员,A类头盔既适用于摩托车乘员,也适用于电瓶车乘员。
还需要注意的是,头盔使用要定期更换。如果头盔发生过一次较大撞击事故或有破损,应立即停止使用。若产品说明书中有建议使用期限,超过期限时应及时更换。
交警提醒:用错护具就相当于没戴,骑乘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头盔。
本文围绕电瓶车头盔展开,详细阐述了安全帽等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的原因,包括用途、结构、性能、保护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强调了头盔对骑乘人员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正确佩戴和选购头盔的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旨在提高人们对电瓶车骑行安全的重视,确保自身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