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大竹白茶迈向全国标杆之路 大竹白茶:一叶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本文围绕四川大竹县团坝镇举办的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展开,详细介绍了大竹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创新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规划,展现了该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茶山涌动着蓬勃的春潮,大竹县的白茶产业也正谱写着崭新的篇章。3月22日上午,四川大竹县团坝镇的深山之中,再度传来那嘹亮的“开茶啰”呐喊声。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如期举行,这一声穿越时空的春茶之约,仿佛是大自然的唤醒令,让沉睡的山野瞬间焕发生机,更如同激昂的号角,奏响了大竹白茶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时代强音。

创新赋能,大竹白茶迈向全国标杆之路 大竹白茶:一叶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回顾往昔,大竹这片土地也曾面临茶产业发展的困境。茶农李英感慨地回忆:“以前种绿茶,效益实在不好,很多茶山都荒废了。”然而,随着白茶种植的兴起,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改种白茶,每亩收入能达1.2万元,是以前的十倍!”李英的经历,正是大竹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在竹海玉叶等“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全县成立了13家白茶公司和25家专业合作社,构建起了“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这个完善的体系支撑下,农户们只需专心做好种植工作,企业则为整个生产环节提供兜底服务。这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让大竹白茶产业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过去的一年,是大竹白茶产业飞速发展的一年,一组组“大数据”见证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在产业规模上,全县8万余亩白茶园年产干茶700余吨,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绩斐然。在科技赋能方面,大竹县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设数字化茶园,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大竹白茶更是不断创新,开发出了白茶咖啡、白茶啤酒、白茶豆干等一系列差异化健康产品,成功开辟了年轻态消费场景,推动产业从传统的“喝茶”模式向“吃茶”“玩茶”的多元化模式升级。

创新赋能:从“川东名片”到“全国标杆”

大竹白茶能够实现崛起,创新赋能起到了硬核支撑的作用。走进大竹白茶数字化示范基地,你会看到茶园里密布着各种传感器,它们就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以前种茶全靠经验,现在有了这些数据,种茶更科学了。”通过数字化管理,茶叶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氨基酸含量高达9%以上,游离氨基酸占比70%,铸就了“一早两高”(上市早、价格高、品质高)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赋能,大竹白茶迈向全国标杆之路 大竹白茶:一叶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近年来,大竹白茶产业广泛推行“四供一保”“三免三保四统一”机制,即免费供苗、免费提供技术、免费进行加工,保收购、保分红、保就业。这一揽子“减负+增效+惠农”的措施成效显著,带动了13个乡镇的32个行政村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发展白茶产业、财政补贴资金量化股权分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白茶产业更是实现了带动10万群众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让众多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通过参与白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农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廖红军满怀信心地说,“根据全县白茶产业发展计划,未来五年,大竹要新发展白茶10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打造西南白茶交易中心,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配套产业收入10亿元。”

当那响亮的喊山之声在茶山回荡,这不仅标志着大竹白茶新一年的启航,更是产业链集群蓄势崛起的有力号角。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凭借着小小的一叶白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本文介绍了大竹县第九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阐述了大竹白茶产业从困境到崛起的发展历程,包括创新的产业模式、显著的发展成果以及广泛的惠农效应。同时,还展示了产业未来的宏伟规划,凸显了大竹白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914.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