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包公故里肥东举办的第二届撮街簪花节的相关情况,包括簪花新品发布、文旅体推荐官受聘、线上线下活动等,展现了簪花节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和激活文旅动能的作用。
3月22日,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第二届安徽肥东撮街簪花节,在北宋名臣包拯的故里热闹开幕。此次簪花节意义非凡,发布了12款簪花新品,旨在推动撮街从安徽簪花的“传播地”华丽转变为簪花的“繁盛地”,进一步掀起簪花文化的新热潮,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万树簪花斗芳菲,可爱深红爱浅红?”本届簪花节以“簪花”为主题,在创新方面下足了功夫。活动聚焦簪花场景、服饰、参与群体以及文化嫁接等多个维度,精心推出了12款独具特色的簪花新品。其中有充满浪漫奇幻色彩的三生三世簪花、前世今生簪花;体现不同民族风情的布朗族簪花、藏族簪花、朝鲜族簪花、苗族簪花;融合非遗元素的非遗剪纸簪花、非遗庐剧簪花;富有传统韵味的传统武术三条簪;还有针对特定群体的簪花少年郎、毕业季簪花、情侣簪花。这些新品充分满足了不同游客对于簪花的多样化需求。在启动仪式现场,12款簪花新品惊艳亮相,通过沉浸式的展演,让游客们目不暇接,纷纷赞叹“好美”!
现场一位游客梁女士兴奋地说:“非遗剪纸簪花太有创意了,我马上就去体验,一定能拍出绝美大片!”
在启动仪式上,不仅有精彩的簪花新品展示,还有诸多重要活动。肥东籍亚运冠军吴晓微正式受聘担任肥东文旅体推荐官,为肥东文旅体代言。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长张晓军向大家推介了肥东春季赏花线路,肥东县撮镇镇党委书记牛张勇发布了“撮镇十景”评选活动。这些举措全面展示了肥东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次簪花节不仅线下展演精彩纷呈,线上互动也十分热烈。活动当天,主办方精心准备了20道“传统文化大餐”,通过春游江淮融媒体直播、直播安徽平台,面向全网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全程直播。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游客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夜幕降临,“筵席开始”。天空中,铁花绽放;地面上,火花璀璨。街区里锣鼓喧天,湖面上游船如织。现场有簪花巡游、禁卫军表演、舞龙、划旱船、秧歌等民俗表演,还有非遗火壶、火刀、火棍、火流星、火扇、喷火、甩火花、打铁花等非遗烟火表演,以及山海经灯展、凤凰湖游船等特色活动。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文化大餐纷纷呈现,让夜晚的乡村充满了生机与热闹。
肥东县作为包公故里,簪花习俗在宋代就十分盛行。举办撮街簪花节,是肥东县深入挖掘包公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肥东撮街作为安徽省首批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不仅是安徽省首个传播非遗簪花的地方,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簪花体验景点。这里已经形成了“服饰 + 妆造 + 簪花 + 跟拍”的全流程沉浸式服务场景,拥有一批专业的妆造师、簪花师和摄影师,能够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簪花服务,日接待簪花游客可达1200名。
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增强游客的簪花体验感,本届簪花节特地推出了簪花早鸟票,并布置了红墙、花墙、方言墙、喜事墙等8个网红打卡点。让每一位喜欢非遗簪花文化的游客都能来到撮街,体验簪花的乐趣,并在这里留下自己喜欢的“人生照片”,带走浪漫的记忆。
如今,在撮街,一朵“簪花”跨越千年时光,正热烈绽放。它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肥东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相信撮街簪花节将持续擦亮簪花品牌,做强做优簪花经济,让文化“流量”真正转化为文旅“留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第二届安徽肥东撮街簪花节的情况,包括簪花新品发布、活动亮点、文旅推介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服务优势等。簪花节通过创新和丰富活动内容,推动了簪花文化发展,激活了文旅新动能,成为肥东文旅的重要名片,为乡村振兴助力。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