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神操作”:化解民企欠薪危机,盘活企业与员工未来,从欠薪危机到发展新机,南京检察机关助力民企与员工共渡难关

本文聚焦南京雨花台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民营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案件,详细介绍了检察机关如何通过“支持起诉+诉前调解”的方式,既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改善了营商环境。

在检察院的工作体系中,依法保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职责。特别是在处理讨薪类案件时,检察机关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员工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使其能够在市场的浪潮中稳定前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检察机关“神操作”:化解民企欠薪危机,盘活企业与员工未来,从欠薪危机到发展新机,南京检察机关助力民企与员工共渡难关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南京雨花台区检察院,深入了解到了一起典型的民营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案件。南京甲公司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拥有员工100余人。在过去,公司的效益一直较为可观,员工们也享受着较高的待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下半年,由于部分股东突然撤资以及货款延期等问题,公司的资金状况变得异常紧张,最终导致了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出现。

到了2023年7月底,65名员工因为长时间拿不到工资,生活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他们提出了离职申请,并向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面对这65名员工的诉求,雨花台区检察院并没有简单地采取监督法院立案的方式。因为他们深知,这样做虽然在程序上可行,但很难保证监督效果。而且,一旦大量诉讼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涉及总额高达1000余万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将会对企业的信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会使得南京甲公司更难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一旦资金链彻底断裂,即使员工在法院胜诉,他们的实际诉求也很难得到偿付。

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办案检察官多次前往南京甲公司进行走访。他们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经过仔细审查发现,虽然南京甲公司当前的资金流非常紧张,但公司一直积极争取投资,并且在手订单数量可观,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同时,由于员工大量离职,公司人手短缺,也希望离职员工能够重返公司。基于对企业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准确判断,检察官们认为企业有可能尽快恢复偿还能力。于是,办案检察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耐心的沟通,说服企业负责人先接受65名员工的全部合法诉求,不得推诿回避。

与此同时,检察官们还联系了法院立案庭与司法局法律援助部门,共同组建了微信工作小组。经过综合研判,确定了加强引导,以调解代替起诉,为公司与劳动者搭建对话平台的工作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是既要保障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又要帮助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在2023年10月,在法院、检察院与法律援助律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事情取得了积极的进展。37名劳动者与企业达成了诉前调解协议,而其余28名劳动者则选择主动撤诉,继续留在企业工作。企业也承诺将分期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销款项及经济补偿金,总计700余万元。

到了2024年4月,雨花台区检察院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继续跟进企业的诉前调解协议履行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在2023年底,企业成功找到了新股东注资,65名员工的应付工资已经全部支付完毕,对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也在分批进行支付。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稳中向好。

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当申请起诉的员工因自身能力不足,难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矛盾和弥补受损利益时,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民事支持起诉的方式为其提供帮助。然而,在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并没有简单地监督法院立案。他们通盘考虑,统筹兼顾,采取了调解撤诉、分期分批支付的方式,既保障了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又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联合多部门开展工作,检察机关成功地将矛盾彻底化解。

本文通过南京雨花台区检察院办理的民营企业欠薪案件,展现了检察机关在讨薪类案件中兼顾员工权益和企业发展的智慧与担当。通过“支持起诉+诉前调解”的创新方式,不仅解决了员工的实际困难,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398.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