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味电子烟屡禁不止,青少年健康谁来守护?

本文聚焦果味电子烟在青少年群体中禁而不绝的现象,分析了其流行原因、危害,指出相关法规执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方面的解决措施。

在如今的社会中,果味电子烟的存在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它难以被彻底禁止。

据3月2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近期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一种调配出各式各样水果口味的电子烟,正通过各种隐秘的途径,轻易地被未成年人购买到。这种果味电子烟有着清香的味道,很容易让孩子们放松警惕,不少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染上了烟瘾。

那么,果味电子烟为何会在青少年群体中如此流行呢?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未成年消费者,刻意淡化“烟”的属性,将电子烟打造成时尚的社交工具。对于原本不吸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包装极具吸引力和迷惑性。而且,电子烟还能“加味”,像添加水果、薄荷醇或薄荷、糖果味等,那“香甜”“凉爽”的口感,让青少年更容易上瘾。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相互之间的影响很大。一旦有一个人开始吸食果味电子烟,很可能就会引发其他未成年人竞相效仿。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电子烟也是烟。吸烟有害健康,长期吸食电子烟同样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危害。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青少年在吸食电子烟后,很容易过渡到吸食传统烟草,最终染上烟瘾。甚至有些商家卖给青少年的所谓“电子烟”,实际上就是毒制品。

《电子烟管理办法》已经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同时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诸如果味电子烟和包装成零食模样的“儿童电子烟”等,依旧明目张胆地出现在一些便利店和线上平台。更过分的是,它们的包装和产品宣传页面上,甚至都没有“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等提示语。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升级执法手段,对果味电子烟的生产与销售渠道进行全链条监管,做到查处一案,打击一串,震慑一片。当前,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成为了引流售卖果味电子烟的新渠道,各类“黑话”“暗语”隐藏得很深。对此,平台方也应该“守土尽责”,做好监测和管理工作,避免成为销售非法电子烟的“帮凶”。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加强控烟健康教育,让控烟健康教育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等。

总之,我们绝不能让果味电子烟成为青少年防烟拒烟的“漏网之鱼”。下一步,各方需要多措并举,让果味电子烟在市场上无处遁形,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侵害。

本文围绕果味电子烟在青少年中禁而不绝的现象展开,分析了其流行原因和危害,指出法规执行问题,强调有关部门、平台方等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教育,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危害。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582.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