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展开,详细介绍了2024年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财政举措,并对2025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
3月24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呈现了2024年中国财政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在财政收支方面,2024年财政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1.3%。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作为,加强了财政资源的统筹调配,进一步加大了支出强度,使得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科学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其中,教育支出达到了42076亿元,实现了2%的增长;科学技术支出为11505亿元,增长率高达5.7%。
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9702亿元,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达到了284612亿元,增长幅度为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为4072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43892亿元。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有着明确的指引。首先,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财政坚持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着力优化科技投入结构,让资金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同时,支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并且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启动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工作,中央财政下达资金31.17亿元,支持了103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启动实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将中山、无锡等36个城市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金27.65亿元。此外,还探索建立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制度,以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加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将单户企业的担保金额上限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从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聚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报告》指出,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大对“卡脖子”领域的支持力度,累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2万亿元。启动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下达资金30亿元,通过评审将20个城市纳入首批试点,支持开展数智及绿色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国2024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2%。
在财政政策展望部分,《报告》明确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重点做好支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六方面工作。具体到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等保障,支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缓解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
本文基于《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介绍了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涵盖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支出增长。阐述了在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财政举措,还对2025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体现了财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