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环氧丙烷生产工厂永久关闭这一消息展开,介绍了环氧丙烷的用途、中国环氧丙烷行业现状,重点分析了受此消息刺激股价上涨的红宝丽和怡达股份两家公司的情况,包括它们的环氧丙烷生产装置现状及项目进展等。
近期,一则重磅消息在环氧丙烷市场掀起波澜。“全球最大规模之一的环氧丙烷生产工厂将永久关闭”这一消息,如同催化剂一般,刺激环氧丙烷概念股迎来了一轮大涨行情。就在过去短短两天时间里,怡达股份(股票代码:300721)和红宝丽(股票代码:002165)先后发布了股票异动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环氧丙烷,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异丙醇胺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醚多元醇更是生产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而各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在石油化工、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纺织及化妆品等众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公开信息来看,中国环氧丙烷行业目前正处于产能扩张期。环氧丙烷市场的供需关系正持续向宽松态势转变,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买方的特点日益凸显。在2023年,中国环氧丙烷新增产能达到了121.8万吨/年,总产能一举达到612万吨/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24.85%。环氧丙烷的消费量为462万吨,较上一年增长了9.97%,其中进出口净量为34.14万吨。产量方面,达到了430.5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0.35%。
3月18日,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和科思创公司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将永久关闭位于荷兰鹿特丹港马斯弗拉克特的合资环氧丙烷/苯乙烯单体生产装置。该装置的产能约为31万吨/年。据了解,自2003年投产以来,这座工厂一直是全球环氧丙烷和苯乙烯单体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关闭无疑会对全球环氧丙烷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此消息一经发布,A股市场上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立刻迎来了“涨”声。
首先来看红宝丽,该公司的环氧丙烷生产装置产能为1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的是异丙苯法新工艺(共氧化法CHP法),这是国内该工艺的首套工业化装置。这种工艺具有安全性好、三废少的优点,属于绿色工艺。在2023年度,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装置的营运效率,红宝丽对现有的环氧丙烷生产装置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结合实际现状调整方案建设“环氧丙烷综合技术改造项目”。
在过去的三个交易日里,红宝丽的股价表现十分亮眼,收获了两个涨停板。公司在3月25日晚间发布的股票异动公告中,详细提及了环氧丙烷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该技改项目早在2023年3月就已经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备案。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且顺利取得了环评批复、能评批复、安评批复以及完成总平面图审查等一系列手续办理工作。
同时,项目的工艺包设计、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土建结构、设备布置、工艺管道及仪表等详细设计工作也基本完成。老装置加固工程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并且相应的加固工程施工也已完成。设备与材料采购工作全部完成,设备已经陆续交货进场。整个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预计2025年底将进入试生产阶段。
再把目光转向怡达股份,公告显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兴怡达年产15万吨环氧丙烷项目通过技改于2024年11月25日进入试生产阶段。从试生产的运行情况来看,环氧丙烷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也十分明显。不过,在试生产期间,由于成本面主要原料丙烯价格偏高且波动盘整,环氧丙烷价格处于年度低位,而需求端又恰逢年底的相对淡季行情,尽管环氧丙烷产品实现了生产和销售,但未能实现盈利。
怡达股份已于1月17日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0万元至13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27.06万元至1327.06万元。
本文围绕全球环氧丙烷工厂关闭消息展开,介绍了环氧丙烷用途及中国行业现状,着重分析了红宝丽和怡达股份两家公司受此消息刺激下的股价反应及相关项目进展和业绩情况,展现了环氧丙烷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