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报道了2025厦门·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系列活动“弓引弦歌”胡琴中青年演奏家专场音乐会的精彩情况,介绍了出席嘉宾,对多位演奏家的表演曲目、风格及特点进行了描述,最后阐述了这场音乐会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3月25日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备受瞩目的“2025厦门·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系列活动——‘弓引弦歌’胡琴中青年演奏家专场音乐会”,在环境优雅的五缘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现场星光熠熠,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洪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扬,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章红艳、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胡瑜等领导嘉宾纷纷莅临,共同欣赏这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二胡专业副教授汪媛为大家带来了王建民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这首作品堪称二胡作品中技巧性的典范之作。自问世以来,它凭借优美宏阔的旋律、雄浑磅礴的交响气质以及对二胡演奏技法的深度挖掘,赢得了广大演奏家和听众的青睐。在演奏过程中,旋律时而如长调般高亢悠远,仿佛将听众带入了辽阔的草原;时而如短调般明快欢腾,充满了生活的喜悦;节奏抑扬顿挫,忽转急促腾挪,又忽而豁然开朗。汪媛凭借其出色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骑手,巧妙地驾驭着这匹“音乐烈马”,让听众沉浸其中。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拉弦教研室主任杨雪带来的《丝路拾光》别具一格。这首曲子将西域音乐的特性音调与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作为一位涉猎风格极为广泛的演奏家,杨雪对这首曲目的阐释充分展现了她独特的风格理解和娴熟的演奏技巧。在快板段落中,她酣畅淋漓的演绎与双音演奏带来的强烈感官冲击相互激荡,在饱含技巧性和戏剧性的音乐叙事中,为听众构建起了西域大漠茫茫无尽的辽阔空间,生动地呈现出了贯穿中西的丝路意象。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板胡教师晏璐婷演奏的《火之木卡姆》,给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板胡那沙哑高亢的音色,与刀郎木卡姆般苍邃的旋律相互碰撞,迸发出火一般炽热的情感。这首作品在旋律素材和装饰音上,与传统的板胡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融入了大量新疆拉弦乐器艾捷克的技法和演奏风格,就像在荒漠中燃烧的熊熊烈火,通过板胡展现出了狂野而旺盛的生命力。
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二胡副教授孟晓旭用《弦意岭南》为观众送来了一份独属于南国的潮湿与芳香。这首作品巧妙地化用了旱天雷、落水天、平湖秋月等著名的广东音乐旋律,曲调娴雅逸致。孟晓旭的演奏充分展现了广东音乐的情调气质,在弓弦飞舞之间,流露出洒脱而细腻的岭南风情,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南国的水乡之中。
南音,这朵起源于唐、成型于宋的千年奇花,温润地绽放在八闽大地之上。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器乐学科主任卜晓妹领衔,携手南音省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泉州师范学院艺术硕士导师曾家阳和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器乐教研室主任吴雅蓉,以及两名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的学生,共同演奏了福建南音中的经典曲目《阳关三叠》。在演奏过程中,琵琶横抱,洞箫呜咽,演奏者们执节而歌,这种自唐朝传承而来的古老音乐形式,年复一年,至今依然在南音乐师的手中吟唱着岁月的轻重缓急。此刻,长安的雨、敦煌的风、泉州的潮,都在二弦与南琶的吟猱中化为一脉清音。它流转的不仅是阳关的辞别叠句,更是中原古韵穿越千载的涟漪。
当弓弦震颤,便如泣血的杜鹃啼破长夜。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副教授、拉弦教研室主任何娜演绎的《一枝花》,其悲怆之情自琴筒奔涌而出,在鲁西南民间曲调的筋骨间翻涌成弦上的风雷。她的演奏独具特色,揉弦处似黄河故道的泥沙沉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忽而疾弓如剑锋劈开浮云,气势磅礴;忽而颤音若秋叶坠入深潭,凄婉动人。她的演奏凄婉从容,如泣如诉,仿佛以弓作刃剖开历史的血脉,让这片大地上颠沛流离的苦楚和对生活的欢欣企盼,在当代琴韵中铮然回响。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中央民族乐团乐队首席金玥演奏的《红梅随想曲》将《红梅赞》的慷慨曲调,化作弦上一抹坚毅的温柔。在千回百转的运弓中,这条旋律似寒梅一般傲立霜雪、破冰绽放,迸发出炽热的生机,最后化作迎接春色的漫天霞光,给听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一曲终了,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演奏家们以黄海怀的《赛马》作为返场曲目,他们以从容的朝气和磅礴的气势,为这场酣畅淋漓的胡琴盛会画下了铿锵有力的句号。
“弦”会群英,且听芳华
回顾中国民族音乐百年来的发展与革新历程,可谓薪尽火传,人才辈出。一代又一代的民乐人沿着前辈的道路,筚路蓝缕、矢志前行。他们在新文化的土壤中,在中西融合的时代变局中,培育出了欣欣向荣的幼苗,让古老的乐器焕发出时代的华彩,让民乐在世界文化宽广的艺术之林屹立不倒。“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这场音乐会以精品佳作展现了国乐的气韵,汇聚了众多中流砥柱彰显了时代风华;以弓弦为引,汇聚了四海弦歌,充分发挥了顶尖艺术高校的专业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以胡琴音乐盛会展现了当代胡琴艺术的崭新面貌,为中青年演奏人才搭建了交流互鉴、面向社会的平台;以中央音乐学院与全国多所高校、艺术院团的联动协作,彰显了新时代民乐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的全面格局,为中国民乐守正创新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以传统为根脉,以人才为枝干,在前所未有的广阔历史天空下,新一代的民乐演奏家们正沿着前辈们的脚步继续攀登,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璀璨华章。
本文详细报道了“弓引弦歌”胡琴中青年演奏家专场音乐会,介绍了众多演奏家的精彩表演及作品特色。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当代胡琴艺术的新面貌,为中青年演奏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彰显了新时代民乐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的全面格局,新一代民乐演奏家正续写着民族音乐的辉煌。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