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演讲,阐述了AI普惠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关系、6G网络发展目标、智联网时代的特点和信息消费“新三样”,还介绍了6G智联的新需求以及应对需求需打造的智简内生6G网络。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目光。会上,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了精彩演讲,为我们带来了关于6G网络的前沿观点。
黄宇红强调,AI普惠的实现离不开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而6G网络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亿智互联”。回顾不同的联网时代,人联网时代主要是文本、语音、视频等信息的交互;物联网时代则聚焦于传感器数据、状态与控制指令的传递。而到了智联网时代,其最大的特点是无需传递人类媒体信息,能够直接传送Al模型、token、特征向量等多种形态的机器媒体信息。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消费也出现了“新三样”,分别是智能网联车、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机器人。
她进一步深入剖析了6G智联的新需求。其中,业务差异化需求包括多个方面。通信类需求注重超低/确定性时延,以保障速率;智能类需求需要具备Al能力和计算卸载功能;感知类需求要求高精定位和感知融合;数据类需求则涉及多模态转换以及采集存储共享。
除了业务差异化需求,还有共性需求。通信能力方面,需要实现广域覆盖和海量连接;同时,安全能力和绿色低碳也是6G网络必须具备的特性。
面对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打造智简内生6G网络势在必行。未来,网络将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具备功能可插拔、网络可定制的特点,能够实现供需动态匹配,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共创数智泛在的新未来。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黄宇红的演讲展开,介绍了6G网络发展目标、智联网时代特点及信息消费新趋势,阐述了6G智联的业务差异化和共性需求,强调打造智简内生6G网络以满足需求、开创数智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