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新规:住宅标准全面升级,居住品质再提升!,住建部新规:为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3月31日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规范在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等方面对住宅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的规定,还提及专家对规范意义的解读。

在3月31日这一天,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此《规范》以住宅项目的整体作为研究和规范对象,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确立为核心目标。它从规模、布局、功能、性能以及关键技术措施等多个维度,对住宅项目的建设过程、使用方式以及后期维护等环节都作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规定。

先来看建筑空间方面,《规范》有着清晰的规定。对于新建住宅建筑,其层高不应低于3米。而在卧室和起居室这些居住的核心空间,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米,这能够让居住者有更开阔的空间感和舒适的居住体验。厨房和卫生间虽然空间相对较小,但也有明确要求,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米,以保证基本的使用舒适度。

在公共空间的设置上,《规范》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对于4层及以上的新建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而12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则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以满足居民高峰时段的使用需求。此外,《规范》还强调,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要能够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确保居民在这些区域也能保持良好的通讯。

室内环境的质量同样受到《规范》的关注。在这方面,《规范》提高了卧室、起居室分户墙和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这意味着居民可以减少来自邻居的噪音干扰,拥有更安静的居住环境。同时,《规范》还对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的结构噪声、卫生间排水噪声等提出了噪声限值要求,进一步保障了室内的安静程度。

《规范》还从三个重要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了基本性能要求。在冬季,住宅要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让居民在寒冷的季节也能感受到温暖;夏季则需要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室内过于炎热。此外,建筑通风也被纳入要求范围,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规范》属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它直接满足的是广大居民家庭对“好房子”的共性、基础性需要。《规范》从住宅项目的整体出发,在增加层高、控制密度、细化适老要求、强化噪音限制、提升热环境要求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住宅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该规范在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室内环境等多方面作出规定,旨在满足居民对“好房子”的需求,对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107.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