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00后殡葬行业从业者小潘的经历,深入探讨了殡葬行业从业者面临的尴尬处境,剖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指出普及死亡教育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改变社会偏见的重要性。
清明佳节即将来临,一位00后的殡葬行业从业者小潘,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她接受了相关媒体的采访,在交谈中,小潘透露,对于她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一部分人给予了赞赏,认为她很了不起,但更多的人却表示难以理解。
小潘的这番话,真实地反映出当前殡葬行业从业者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从一个角度来看,殡葬服务在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工作过程中,从业者们被需要,也能够得到逝者家属的尊重。就拿小潘来说,她是一名遗体美容师。当她第一次为逝者化完妆后,逝者家属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她“化妆把她还原成了遗照上的漂亮样子,就像睡着了一样”。那一刻,小潘充分体会到了这份职业带来的尊严和价值。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殡葬行业从业者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的异样眼光。小潘入职很长一段时间后,才鼓起勇气告诉父亲“我在墓地工作”。而且,在她入职殡仪馆后,不少朋友选择与她中断联系。
前段时间,在四川达州城区,一家开在居民楼下的丧葬服务店遭遇了麻烦。部分业主不仅砸掉了丧葬服务门市的广告牌,还将店老板打伤。这些事例清晰地表明,目前殡葬行业从业者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他们的工作被一些人视为“见不得光”的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小潘给出了答案:“他们内心可能还是过不去那道关”。正如她所说,对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歧视,根源在于对死亡的忌讳。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会心理,而对死亡的过度忌讳,恰恰暴露了死亡教育的缺失。
这种缺失引发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一些人因为“忌讳”死亡,对殡葬行业从业者另眼相看;而另一些人则在祭奠逝者时大搞豪华排场,极尽铺张之能事。这两种行为看似矛盾,但本质上都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死亡的表现。前者无法坦然接纳死亡这一必然归宿,后者则试图用奢华的形式来掩饰对死亡的惶恐与困惑。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据小潘介绍,陵园和殡仪馆目前面临着招人难的困境,存在人才断层的问题。在她工作的殡仪馆,遗体美容岗位上,除了一位五六十岁的师傅,就只有一名“90后”。资料显示,如今每年殡葬业的人才缺口为1 – 2万人。虽然教育部在2022年将现代殡葬管理专业纳入当年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清单,但死亡教育的缺失所引发的对从业者的歧视,很有可能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这种局面亟待改变。要正视死亡,不妨先从为殡葬服务“脱敏”开始。而要做到这一点,普及死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加强死亡教育,帮助人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和避讳心理,引导大家学会理性看待死亡和殡葬行业。诚然,观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推进,就一定能够改变社会对殡葬服务的偏见。
电影《人生大事》中有这样一种温暖的说法: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而送走旧人的那群人则是“种星星的人”。只有我们正视死亡,像小潘这样的“种星星的人”,才能获得他们应有的尊重。
本文通过00后殡葬从业者小潘的经历,揭示了殡葬行业从业者面临的尴尬处境,指出这一现象源于死亡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不仅导致社会对从业者的歧视,还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文章强调普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正视死亡,消除对殡葬行业的偏见,让殡葬从业者获得应有的尊重。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