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展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介绍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关情况,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五个积极成效。
人民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罗知之报道。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此次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近些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有关部门,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在五个关键方面收获了积极的成果。
其一,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家精心建成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宛如一个强大的“数据磁石”,成功归集了1.8亿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总量超过807亿条,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同时,“信用中国”网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集中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每日的查询量更是突破了2亿次,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各界对信用信息的获取。
其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正逐步走向完善。在医疗、托育、养老、家政、旅游、购物、出行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信用 +”工程,为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与此同时,全面规范信用约束措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实施失信惩戒,确保惩戒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全面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真正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让他们能够安心经营;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此外,还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给予失信者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三,信用促进融资已经步入机制化轨道。国家建立健全了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将74项关键涉企信用信息纳入机制化归集共享范围,这一举措如同为金融机构和民营中小微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四,社会信用体系的法治化标准化基础在不断夯实。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被列为第二类立法计划。目前,已经推动27个省份出台了社会信用方面的条例,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同时,发布的信用标准超过60项,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其五,诚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开展“诚信之星”“诚信兴商月”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有效地提升了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介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信息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信用促进融资、法治化标准化基础以及诚信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体现了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