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亮点多,为公益慈善发展添动力

国内首份基于数据库的慈善捐赠研究报告——《中国慈善捐赠2024》展开。介绍了报告发布会的相关情况,阐述了2023年度中国慈善捐赠的总体数据、款项流入领域,还讲述了报告在举办主体、数据整合路径、用户导向、方法论等方面的特点及意义。

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亮点多,为公益慈善发展添动力

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国内首份基于数据库的慈善捐赠研究报告正式亮相。4月2日,备受瞩目的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发布会暨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份意义非凡的报告,详细披露了2023年度中国慈善捐赠的具体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社会组织和红十字会合计接收捐赠款物达到了1510亿元。其中,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捐赠金额高达1156亿元,占比达到了76.58%;自然人也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捐赠339亿元,占比22.42%;此外,还有其他捐赠15亿元。

从慈善款项的流向来看,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投入比例。医疗卫生领域以555亿元的慈善投入排在第一位,占总慈善捐赠额(1510亿元)的36.73%,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教育领域投入375亿元,占比24.86%,凸显了教育在慈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社会服务领域投入248亿元,占比16.45%,排在第三位;科学研究投入146亿元,占比9.65%,为第四位;应急救援领域投入61亿元,占比4.06%,位于第五位。

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携手易善数据共同举办。在会议上,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据主办方介绍,《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作为国内首份基于高颗粒度数据库全面、系统分析中国慈善捐赠情况的研究报告,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数据整合路径。它基于公益慈善组织及企业组织层面、乃至项目层面的捐赠数据、大额收支数据进行统计、推算和分析,使得数据颗粒度和分辨率显著提升,为慈善行业提供了更丰富、更精准的结论。该报告不仅涵盖了中国年度公益慈善捐赠总额、捐赠来源、捐赠流向、捐赠领域等宏观数据,还对不同领域和地域的代表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能够清晰地追踪关键领域慈善捐赠的发展变化趋势。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报告主编蓝煜昕表示,这份报告的目的不仅仅是呈现数据,更重要的是推动构建我国公益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为政府、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解慈善捐赠生态的重要参考,更期待能为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或募捐、筹款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在用户导向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澎湃新闻注意到,报告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面上的数据,而是尝试站在捐赠人、筹款人的视角来提取数据和呈现结论。

例如,在对捐赠接收主体的分析中,报告突破了传统的分类方式。它不仅统计了基金会、慈善会、红十字会等类型组织接收捐赠的情况,还根据这些组织作为资方还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进一步区分了资源型组织、筹款型公募组织、筹款型非公募组织。并且通过各地域和各领域的核心机构名单,清晰地呈现了特定领域中哪些组织是潜在的筹款对象、哪些是优秀的资助对象,为慈善实践者提供了更符合其需求的分析结论。

易善数据负责人、报告联合主编陶泽表示,用户导向是此次报告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为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清晰、透明的方法论。澎湃新闻观察到,报告对数据获取、清洗以及统计、测算方法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数据结论的可复现性和跨年可比较性。同时,开放的方法论也为行业伙伴和其他学者提供了参与讨论和迭代的机会,有助于推动相关数据统计、推算方法的不断完善。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教授表示,“《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的发布是我们在慈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他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努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公益慈善行业在数据的有力支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围绕《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展开,介绍了2023年中国慈善捐赠的总体数据和款项流向领域,阐述了报告在举办主体、数据整合、用户导向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特点。该报告为慈善行业提供了丰富精准的结论,具有多方面创新亮点,对推动我国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659.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