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纠纷引母女反目,法官调解唤回亲情 法官奔波调解,86岁老太与女儿遗产纠纷握手言和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康熙办理一起86岁陈老太与女儿李某的遗产纠纷案件,康熙通过实地走访、多次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修复了母女亲情,实现了多重积极效果的故事。

在司法的舞台上,每一个案件都是一场关乎正义与情感的考验。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就发生了这样一起特殊的遗产纠纷案件。

遗产纠纷引母女反目,法官调解唤回亲情 法官奔波调解,86岁老太与女儿遗产纠纷握手言和

案件的主角是86岁的陈老太和她的女儿李某。陈老太将女儿诉至法院,要求女儿返还3.8万余元。原来,这笔款项是陈老太打算替其丈夫退还多领取的退休金。然而,女儿李某却有着自己的担忧。她担心母亲实际是要将钱交由哥哥支配,另作他用。出于对母亲养老的考虑,李某计划将这笔钱专项用于母亲的养老开支,所以拒绝直接将钱转入哥哥账户。但陈老太坚持认为自己对这笔财产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她觉得女儿扣留款项的行为是“不孝”。双方各执一词,协商无果后,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陈老太一纸诉状将女儿告上了法庭。

这起案件落到了民二庭副庭长康熙的手上。康熙了解到,陈老太年事已高,目前在外地居住,日常生活由保姆和李某的哥哥照顾,而女儿李某则长期在郑州生活。为了核实老人的真实意愿,避免老人奔波劳累,康熙决定专程从郑州驱车前往陈老太家中。他当面询问陈老太案件的具体情况,耐心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与诉求。通过这次实地走访调查,康熙敏锐地察觉到,这起案件并非简单的经济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母女之间多年的亲情将面临破裂的危险。他意识到,调解的关键并不在于财产的分割,而在于重建母女之间的信任桥梁。

于是,康熙当即开展了调解工作。他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时间在紧张的调解氛围中悄然流逝,但双方的意见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当天的调解并没有成功,但康熙并没有放弃。这个案件一直记挂在他的心里,他决心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遗产纠纷引母女反目,法官调解唤回亲情 法官奔波调解,86岁老太与女儿遗产纠纷握手言和

开庭前,康熙再次行动起来。他给双方打电话,继续做调解工作。这次,他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他先从女儿李某入手,向她释明法律规定,指出子女不得以“代为保管”的名义限制父母对财产的支配权。同时,他引导李某理解老年人对财产支配权的特殊需求。接着,他又劝说陈老太理解孩子的良苦用心,向她说明女儿担忧的合理性。在康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女儿李某向母亲名下的银行卡转账3.8万余元,母女关系也随之缓和。

在这起案件中,康熙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将柔性司法与法律刚性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将案件实质性化解。这一处理方式实现了“三重效果”:从法律层面来看,严格保护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从家庭层面来说,修复了母女之间的亲情裂痕;从社会层面而言,彰显了司法对家庭纠纷“修复性干预”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讲述康熙法官调解陈老太与女儿李某遗产纠纷案件的过程,展现了法官在处理案件时不仅注重法律的公正,更关注亲情的修复和社会的和谐。通过实地走访、耐心调解等方式,实现了法律效果、家庭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司法工作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成功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758.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