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问政山东》第188期问政青岛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展开,介绍了该产业曾经的优势、如今面临的问题,企业负责人的看法,以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提出的应对措施。
4月3日晚7点,备受关注的《问政山东》栏目迎来第188期,本期将目光聚焦在了青岛市。
曾经,水产品加工可是青岛市响当当的传统优势产业,青岛一度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基地之一。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青岛市水产品加工产业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目前在省内仅仅位居第四位。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有一家综合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每年3.5万吨的水产加工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自己企业周边几乎全是重工企业,水产加工企业就我们这一家。”上下游产业配套不足的现状,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位负责人还进一步介绍道:“从原料采购、粗加工,到精加工,再到精加工之后产生的边角料处理,如果周边有配套企业,产业链就能进一步延伸。比如可以对边角料进行深加工,提炼出胶原蛋白、小分子肽等,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企业负责人经过仔细核算发现,如果能在附近形成水产加工产业集聚区,仅他们这一家企业,在原料、运输、包装物料等方面的生产成本就能降低百分之五以上。
那么,对于水产品加工企业遇到的这些问题,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是如何看待的呢?记者就此对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坦言:“目前整个上下游产业确实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像冷链、仓储、运输等环节都还有明显不足。我们计划将整个产业往精深加工方向进行引导和转移。”
在问政现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明确表示:“近几年,为了提升水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化水平,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产业的配套水平,优化空间布局;二是加大对水产品加工原材料的供应,包括扩大现有养殖规模,增加海马、三文鱼等新兴养殖品种;三是鼓励现有企业提高水产品加工的装备水平,推动企业加工向深处走、向高端走。”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也强调:“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一直是青岛的优势产业。《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流通业,推动水产品加工由传统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建设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今年是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一方面要加速加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这个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国际、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此外,在科技研发方面,我们也要抓住不断创新的机遇,加快产业集聚,重振传统优势。”
本文围绕《问政山东》对青岛水产品加工产业的问政内容,阐述了该产业曾经的辉煌以及当前面临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不足等困境。企业期望形成产业集聚区以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和市委常委、副市长也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旨在重振青岛水产品加工产业的传统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