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在清明前夕,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成员为原校长周佩举行了一场别样的纪念仪式。周佩校长患癌后积极抗癌,并为癌症康复事业奉献一生,她的精神激励着无数患者。同时还介绍了俱乐部以花坛葬形式为抗癌“战友”举行集体葬礼的公益项目,以及音乐会上的感人场景和相关善举。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清明前夕,温暖的春风轻拂,柔和的暖阳洒下,悠扬的音乐在空气中飘荡,深情的歌曲缓缓奏响,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哀伤。这一切,共同交织成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葬礼音乐会。

今年,是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原校长周佩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成员们齐聚在上海福寿园270度数字环幕礼厅,为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校长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仪式。

“永远的周佩校长”,这简单的几个字,饱含着大家对她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时光回溯到1989年,那时39岁的周佩被查出患上了晚期胃癌。医生无情地预言,她的生命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然而,周佩并没有被命运打倒。手术后,她成为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第一批会员,开启了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征程。

1993年,俱乐部计划创办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当时,周佩已经在泰国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每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但当她接到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党支部书记袁正平的信后,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国内,成为了康复学校一名每月仅有300元津贴的志愿者。从此,她从副校长一路做到校长,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0多年。

袁正平书记深情地回忆道:“周佩,她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我们一起为癌症康复事业并肩作战,她也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最佳的搭档。同时,她还是全体学员最可敬的校长,是广大志愿者最好的榜样。”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2014年,64岁的周佩癌症不幸复发。躺在病榻上的她,依然心系着其他病友。她在解放日报主办的“哎哟不怕”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写下了64篇感人至深的抗癌日记。在这些日记里,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验,为无数正在与病魔斗争的患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2017年,解放日报社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携手推出了话剧《哎哟,不怕》。剧中的主角佩莲,正是以周佩为原型塑造的。这部话剧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了22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周佩的抗癌故事和她的伟大精神。

今年,话剧《哎哟,不怕》2.0版即将隆重推出,这无疑是对周佩校长崇高精神的又一次深切缅怀和纪念。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2014年6月,周佩写下了第一篇“抗癌日记”,那是她与病魔斗争的记录,也是她传递希望的开始。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2015年3月,在临终前,周佩写下了第64篇“抗癌日记”,为她的抗癌历程画上了一个悲壮而又伟大的句号。

在纪念活动中,学员们纷纷回忆起与周佩校长相处的点点滴滴。

董海燕是癌症康复学校的第4期学员。她回忆说:“刚进学校的时候,我刚刚做完手术,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周校长看到我的状态后,耐心地叮嘱我不要害怕,要像她一样坚强。在她的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气,如今,我已经在抗癌的道路上走过了33年。”

蒋金龙在2010年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来到俱乐部的头五年里,他经历了大大小小13次手术,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周校长一直陪伴着他,不断地鼓励他。周校长还为他举办了“为生命喝彩”5岁生日活动,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真正踏上了康复之路。

如今,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121期康复学习班、200余期新生患者康复营,近万名“毕业生”在这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的“文凭”。这背后,离不开周佩校长和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纪念活动现场,上海癌症康复学校的学员们通过精彩的演出,表达了对老校长的深深怀念。他们合奏《真的好想你》,用悠扬的旋律诉说着对周校长的思念;朗诵《你好周校长》,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校长的敬爱;演唱歌曲《北风吹》,歌声中带着对过去的回忆;笛子独奏《搀扶》,寓意着周校长对大家的扶持和帮助。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一曲《驼铃》响起,仿佛在送别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友”。

3月21日,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还以花坛葬的形式为抗癌“战友”们举行了集体葬礼。这个与上海福寿园合作的公益项目,已经持续开展了整整20年。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王文平介绍说,今年共有11位“爱友”(与“癌”谐音)安葬于上海福寿园希爱林。自2005年上海福寿园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联手打造希爱林以来,已有139位抗癌斗士长眠于此。

这场葬礼与传统葬礼不同,现场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也没有压抑沉闷的氛围。而是以音乐为桥梁,连接起了此岸与彼岸。通过集体送别的庄重仪式,传递出了病友们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这场人生告别的美丽与尊严。从《感恩》的深情吟唱,到《你鼓舞了我》的激昂旋律,从《把悲伤留给自己》的深沉内敛,再到《驼铃》的深切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无尽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音乐与仪式纪念周佩校长,别样葬礼音乐会,致敬为抗癌事业奉献一生的周佩

在葬礼音乐会现场,在福寿园礼仪人员的引导下,11位“爱友”的亲属依次为亲人点亮心灯、点燃香片、敬献茗茶、拭盒作别。最后,他们将装有亲人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盒安放到花坛中,并撒入“乡土”和花朵,让亲人在花香中入土为安。这种“不占寸土”的生态葬式,充分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殡葬理念。

中国殡葬行业协会副会长周静波表示,节地生态葬是未来殡葬发展的重要方向。他称赞此次选择花坛葬的11位抗癌斗士作出了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循环的崇高表率。

音乐会上,上海福寿园公益发展基金再次向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捐赠了10万元“希爱基金”。这笔资金将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俱乐部会员就医和改善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为原校长周佩举行纪念仪式,回顾了周佩校长患癌后积极抗癌并为癌症康复事业奉献一生的事迹,她的精神激励了众多患者。同时介绍了俱乐部以花坛葬形式为抗癌“战友”举行集体葬礼的公益项目,体现了绿色生态殡葬理念,音乐会上的善举也展现了社会对癌症患者群体的关爱。周佩校长的精神和这些公益活动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赞扬。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106.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