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两位数增长,展现出硬核实力。从产业实力、创新活力、政策效力等方面分析了其硬核力量的来源,还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透视了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在当今的经济发展舞台上,中国装备制造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今年前2月,我国装备制造领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这一亮眼的成绩宛如一盏明灯,有力地支撑着工业经济朝着新的方向、更高的水平蓬勃发展。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全船顺利贯通,那庞大而精致的身躯犹如海上的巨无霸,彰显着我国船舶制造的高超技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通泽号”正式下线,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利刃,能够在地下深处披荆斩棘。这些标志性的成果,不仅是发展实绩的生动标注,更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中国装备的硬核力量。
中国装备制造的硬核力量,首先源自于强大的产业实力。装备制造业堪称国之重器,它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涵盖了机械、液压、电气、力学等数十个学科。一个大型装备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小世界,往往需要数以万计的精密零部件,对产业配套的要求极高。
以轨道交通为例,一列动车组列车零部件超4万个,这就像一座庞大的建筑需要无数的砖瓦一样。设计生产动车组零部件的主要企业超100家、参与企业超2100家,众多企业紧密协作,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共同铸就了动车组的辉煌。再看工程机械领域,被誉为“地下航母”的盾构机,包含几万个零件,涉及材料、液压、传感等数十个领域,它在地下挖掘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勇士,展现着强大的力量。还有船舶行业,我国首艘国产邮轮就使用了2500万个零部件,是大飞机C919的5倍,线缆超过4300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没有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就难以支撑装备制造业如此快速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依托重要技术装备攻关,精心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实力实现了全面升级。就拿CR450动车组列车样车来说,在减重方面用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这些新型材料就像是给列车穿上了轻便而坚固的铠甲;降噪用到地板减振器、声学超材料共振单元等新材料新结构,让列车运行更加安静舒适;牵引电机使用高水平国产化绝缘材料,提高了列车的性能。产业链上,这样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协同发展,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力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攀登。
中国装备制造的硬核力量,也离不开蓬勃的创新活力。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完成科研首飞,它就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进行了全面的电动化升级,取代了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料系统,驾驶感和乘坐感更佳,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飞行体验。首批自主研发120吨级纯电动矿用卡车正式编组运行,与同吨位传统柴油车相比,动力性能更强、运输成本更低,就像一位高效而节能的大力士,在矿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这背后依靠的是长期积累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创新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我国新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全国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超过2400个,已有超过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中试活动。这些创新平台和企业就像一个个创新的火种,点燃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之火。
中国装备制造的硬核力量,还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效力。今年,我国以更大力度实施“两新”“两重”政策,政策效力明显。1至2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2.3%。
具体来看,前两个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7.3%和21.6%,均明显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装备制造业就像一台强大的引擎,轰鸣作响、挑起大梁,推动中国经济向新、向“高”阔步前行。
透视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经济的结构优化。1—2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已连续19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对1—2月份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54.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0%,已连续24个月保持在30%以上,工业产业结构持续向好,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断优化着自身的枝干。
透视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挖掘机销量是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数据变化的风向标。今年前2个月,全国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1.4%。挖掘机销售大幅回暖,体现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落地。
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近年来,虽然我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联网、补网、强链仍有很大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可以说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就像一片广阔的海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开发。
展望未来,相信随着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行业企业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将越擦越亮,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走得稳”“跑得快”。
本文围绕今年前2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展开,从产业实力、创新活力、政策效力等方面剖析了其硬核力量的来源,同时通过其发展透视了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中国市场潜力。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企业创新融合,我国装备制造业前景光明,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快速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