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菏泽牡丹展开,详细介绍了菏泽牡丹的悠久历史、产业发展情况、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阐述了菏泽未来牡丹发展的工作思路。
在山东菏泽,牡丹可不只是一种娇艳的花卉,它已然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更是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鲜明象征。菏泽,这座被尊称为“中国牡丹之都”的城市,凭借着长达1500余年的牡丹栽培历史,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近年来,菏泽的牡丹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正从传统农业逐步迈向现代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菏泽牡丹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栽培最早始于隋朝,在唐宋时期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明清时期,菏泽已然成为了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目前,菏泽的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多达1308个品种。在菏泽,牡丹观赏名园犹如繁星般遍布各处,这里的牡丹花朵硕大、花型优美、色泽艳丽、香气浓郁,闻名于世界。
产业完善是菏泽牡丹发展的一大显著亮点。牡丹可谓是全身都是宝,它的花朵可供人们观赏,根部可以入药,籽能够榨油,花蕊能用来制茶,花瓣还可以提取花露,籽粕能制作成饲料,枝条和叶子则可做成熏香。菏泽通过大力实施“牡丹 ”工程,不断延伸牡丹的产业链条。如今,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已经达到了120余家。在种植方面,菏泽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高达85%以上,苗木出口率更是占据了全国的90%。牡丹年宵花的销量突破了60万盆,占全国的50%;芍药鲜切花年销量达到1.2亿枝,占据国内市场的70%。在加工领域,菏泽同样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开发出了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等26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文创方面,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特色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30亿元,带动了50万人就业,曾经的“富贵之花”真正变成了“产业之花”“富民之花”。
菏泽的牡丹文化也极为丰富。中央民族大学的蒙曼教授曾提出菏泽牡丹具有“三大特性”,分别是雍容气、英雄气、民间气,它蕴含了刚强、奉献、正义、浪漫的文化性格。菏泽立足多元的牡丹文化,先后编写了以菏泽牡丹为题材的电影、戏曲10余部,出版了有关牡丹书画集、影集70余部,编著牡丹文化著作及刊物100余种。工笔牡丹画畅销国内外市场,《菏泽牡丹谱》也即将出版发行。具有牡丹元素的文创作品已逐步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热播电视剧《国色芳华》,就使用了2500株菏泽牡丹、芍药,让众多观众为之倾倒。
菏泽牡丹还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菏泽牡丹便开始出口海外。近年来,菏泽更是发起了“牡丹出海”计划,举办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在多个国家设立牡丹节会海外分会场和海外牡丹园,成立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举办“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评选活动,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牡丹和中国的“牡丹之窗”。去年节会期间,菏泽日最高游客达到了28.5万人次,“赏花”类订单暴增110多倍,位居全国赏花十大城市第2位。
下一步,菏泽将按照“1234”工作思路做好牡丹发展这篇“大文章”。即打造“全国牡丹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这1个中心,突出“牡丹产业培育、牡丹文化挖掘”这2个重点,强化“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这3项措施,做好“政策引导、节会举办、宣传推介、督导检查”这4项保障,推动牡丹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
本文全面介绍了菏泽牡丹的情况,包括其悠久历史、完善的产业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后阐述了未来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规划,展现了菏泽牡丹产业从传统向现代、多元转变的良好态势和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