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吉利、长城等车企却纷纷表态加强在燃油车板块的投入。分析了车企做出此决策的原因,包括盈利考量、燃油车需求韧性、海外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还探讨了未来汽车市场不同动力类型的发展格局。
近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的大环境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多位高管却在公开场合频繁发声,表明未来吉利将持续加强在燃油车板块的投入。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更是言辞坚定地表示:“再过两三年,中国一定会实现‘油电平权’。届时,资本市场对车企的估值策略也会发生改变,如果一家车企没有燃油车业务,那将会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无独有偶,在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城汽车CTO吴会肖也对外宣称,鉴于要兼顾全球市场,并且国内仍有一部分燃油车用户,所以长城汽车会继续在燃油车领域进行投入。
把时间拉回到几年前,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曾多次公开强调要加大在燃油车技术上的投入,然而在当时,他的言论被一些行业人士批评为传统车企故步自封。但如今,在新能源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市场,风向似乎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看好燃油车的未来。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过去几年,在‘电动化压倒一切’的舆论氛围下,关于燃油车的声音一度被边缘化,像丰田章男这样的‘异类’也一度被误解。但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下半场,现实情况比理想中的发展更为复杂。电动车面临着补能焦虑、保值率低、整车盈利难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而混动技术、先进燃油机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反而展现出更高的能效和更强的适用性。此时,一些车企重新重视燃油车,并非是逆势而为,而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
“保卫”燃油车
在燃油车时代曾占据自主品牌头部地位的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时代率先举起了“保卫”燃油车的大旗。
3月20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2024年吉利汽车财报会议上明确表示,吉利汽车始终坚信未来的动力形式将是多元化的。燃油车是汽车工业百年来技术积累的结晶,海外燃油车市场的比重依然较大,发展燃油车是吉利的优势所在,吉利有足够的能力把燃油车业务做好。他还进一步阐述:“未来,吉利的燃油车板块不仅不会收缩,反而会继续加大投入。公司会聚焦产品,努力打造爆款燃油车产品,同时加速燃油车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进行全球渠道建设。此外,‘千里浩瀚’(智驾方案)也会进一步赋能燃油车板块,推动‘油电平权’的实现。”
3月29日,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淦家阅再次强调:“吉利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燃油车仍然是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其市场占比超过50%,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占有量,公司仍然会在这一领域持续加强投入。”
从市场表现来看,吉利汽车旗下的星系、博系等燃油车产品销售情况十分可观,吉利也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燃油车销量第一的车企。其中,星瑞更是连续成为中国品牌燃油轿车销量冠军,星越L则是全品牌燃油SUV市场的销售冠军。
除了吉利汽车之外,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汽车大厂也并没有停止对于燃油车技术的研发脚步。2024年至今,长城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发布了多项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成果,主要集中在柴油动力、混动技术优化及经典车型迭代等方面。例如,近期长城汽车推出了柴油版二代哈弗H9;坦克300新增汽油、柴油及Hi4 – T三种动力版本。
广汽集团原董事长曾庆洪在2024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提出,预计到2030年,汽车市场将形成“433”结构,即40%为混动汽车、30%为纯电动汽车、30%为燃油汽车。他还呼吁政策应保障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平权发展,反对“一刀切”式的转型。
霍虹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战略决策永远不是简单地“跟随趋势”,而是要“贴合需求”。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技术进步”误解为“所有用户的统一跃迁”。实际上,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群,对于技术形态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很多中国三四线城市乃至海外新兴市场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依然是成本可控、使用便捷、维护熟悉的最佳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继续在燃油车领域投入,并非是保守的表现,而是一种稳健的战略;不是不能适应变化,而是不盲目跟风变化。
为何是现在?
在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当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行业中持有“燃油车就是落后”观点的大有人在。那么,为何在这个时候还有企业高喊燃油车的重要性呢?
首先,企业生存危机的加深促使企业开始更加关注盈利问题。在持续的价格战中,原本就存在盈利难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亏损进一步加剧,新能源车企面临着不能盈利就会被市场淘汰的严峻挑战。而燃油车作为一种成熟的产品,即便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也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其次,燃油车的需求韧性超出了行业的预期。2024年中国燃油车销量仍然达到了1857万辆,占比高达59%。相关调研指出,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燃油车的渗透率仍然超过60%;在10万 – 15万元的汽车产品价格带,用户对燃油车的接受度仍然达到78%;在长途货运、极寒地区(如东北)等应用场景中,用户对燃油车的偏好度更是高达85%。
从市场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来看,乘联会零售口径数据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从53.7%持续下滑至41.5%。这意味着在此期间,燃油车的渗透率出现了反弹。
第三,在海外市场,燃油车的需求远远高于国内市场。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及主要市场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燃油车销量占比约为76% – 80%。燃油车在全球市场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长城、奇瑞、吉利等在海外市场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致力于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车企来说,发展燃油车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此前几年吉利、长城、奇瑞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和转型,这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已经实现了快速追赶。数据显示,吉利集团2024年总销量为217.66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88.8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为41%;长城汽车2024年总销量为123.33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32.1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为26%;奇瑞集团2024年总销量为260.39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58.36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为22.4%。
从一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如果其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业务都能够表现出色,无疑意味着该企业具有更优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吉利等车企高管强调“动力多元化战略”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对于未来国内及全球汽车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行业中一直存在着争论。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时期,有一些激进的观点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全面取代燃油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燃油车仍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表示,在中国市场,预计未来纯电和混动汽车的占比将持续提升,最终纯电汽车可能达到40% – 50%,混动汽车占30% – 40%,燃油车占20% – 30%,燃料电池车占比较小,但会逐步增长至5%左右。政策的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将促使纯电和混动汽车快速发展,但燃油车在长途运输等领域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上,纯电汽车占比可能达到30% – 40%,混动汽车占25% – 35%,燃油车占30% – 40%,燃料电池车占比在3%左右。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均衡,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纯电和混动汽车的增长速度较快,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燃油车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汽车产业各种动力类型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占比将呈现动态变化。”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纯电和混动汽车的占比将逐渐提升,但燃油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全球市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较大,各种动力类型的占比将更加多元化。总体而言,未来汽车产业将呈现多种动力类型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吉利、长城等车企加强燃油车投入的现象。分析指出,这一决策是基于企业盈利需求、燃油车需求韧性、海外市场需求以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未来汽车市场将呈现多种动力类型并存、相互补充的格局,燃油车仍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