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全链条管理保安全

本文围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展开,介绍了该规范出台的背景、涵盖范围、具体要求等内容,强调其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全链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意义,同时呼吁各方积极参与完善规范。

征求意见,全链条管理保安全

▲资料图:公路上行驶的罐车。图/IC photo

此前,《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已于2月正式实施。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公布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据新京报消息,为了进一步强化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全链条的管理,有效防范液态类食品在散装运输过程中出现污染风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精心组织编制了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4月3日至5月3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与以往仅仅针对食用油散装运输的要求有所不同,此次公布的《技术规范》将涵盖范围扩大到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整个层面。在未来,如果《技术规范》顺利通过,那么只要是符合液态类食品定义的产品,在进行散装运输时,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国家标准。这就意味着,在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领域,将会有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标准出台,为更好地守护公众的食品安全提供了基本的指引。

我们都清楚,液态类食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我们日常饮用的各种果汁,还是烹饪时必不可少的酱油、醋等调味品,液态类食品的种类丰富多样,涉及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过往的众多报道都表明,由于液态类食品的运输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参与方,一旦出现容器清洁不到位、流程管控疏忽等细节问题,就极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所以,针对这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明确运输技术规范,实际上也是为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打上“补丁”,是非常必要的。

就在前几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建立实施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依法建立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明确运输散装液态食品车辆的食品安全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核发食品准运证明,确保专车专用。此次《技术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无疑是对这些要求的及时且有效的落实。

从具体内容来看,《技术规范》针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全链条管理,突出了一个“严”字,就如同给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上了一层保险”。它不仅明确规定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定义,还在制度和人员、容器清洗和维护、过程控制和记录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

例如,《技术规范》要求,从事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发货方、承运方和收货方都必须建立食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在公众最为关心的运输容器方面,要求必须使用食品专用运输容器,并且要在容器外的显著位置喷涂易于辨识的“食品专用”(或“××专用”)标识。同时,在清洁、维护和管理方面,详细梳理列举了需要清理的具体情形。此外,还明确指出应根据运输食品的性质特点,确定运输容器清洁方式与频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从而有效防范交叉污染。

在前端和末端的检查管理上,《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具体且明确的要求。发货方和承运方需要同时在现场对运输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进行仔细检查,要求容器内外清洁、无异物异味,只有经过双方确认并签字后,才可以进行装载作业。收货方则要保持卸载环境和卸载工具的清洁卫生,对运输容器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密封完好。

这一系列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充分践行了全链条管理的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液态类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为后续出现问题时的排查与责任追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中,对运输容器“无异味”等细节层面的要求,更是凸显了食品运输“当严则严”的准则。

目前,《技术规范》仍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因此,各方不妨积极参与进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相关部门也可以依据这些意见建议,进一步细化、深化《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以“当严则严”的态度,为液态类食品运输系紧“安全带”。

归根结底,未来《技术规范》的出台,不仅仅是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一次全面规范,更是对消费者基本权益的坚实保障。人们也满怀期待,当《技术规范》正式实施后,各地能够以坚决有力的执行,让高标准要求落地生根,全方位、多层次地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本文介绍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阐述其出台背景、涵盖范围、具体要求及重要意义。强调规范能提升液态食品运输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呼吁各方参与完善,期待正式实施后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396.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