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昌女儿遇害后遗体存放五年,如今想带回老家安葬却面临近四十万遗体保存费的困境,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此类案件中遗体保存费用承担问题亟待明确。
在 3 月 26 日这一天,愁容满面的刘付昌伫立在济南市第二殡仪馆的门前,他的内心满是无奈与焦灼。他的女儿的遗体已经在这家殡仪馆存放长达五年之久。这一年来,他怀揣着让女儿魂归故里、在聊城老家入土为安的心愿,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殡仪馆和公安局之间。然而,希望却如同镜花水月,始终遥不可及。“现在想要处理女儿的遗体,竟然需要缴纳将近四十万元的遗体保存费。”刘付昌满脸悲戚地说道。
时间回溯到 2020 年 1 月初,刘付昌的女儿刘芸(化名),一个年仅 25 岁的年轻生命,因一场感情纠纷,在济南被其前男友残忍杀害。此后,这起案件历经一审和二审的漫长司法程序。在这段时间里,女儿的遗体就一直静静地存放在殡仪馆中。直到 2024 年 1 月,凶手被执行死刑,刘付昌觉得是时候让女儿入土为安了。可当他提出这个诉求时,却被无情告知,遗体保存费用竟然高达数十万元。
为了能让女儿尽早安息,在过去的一年里,刘付昌夫妇不辞辛苦,多次从老家聊城赶到济南。(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摄)
“之前一直以为案子还没结,办案还需要遗体,就没想火化的事。”刘付昌回忆道,当初女儿遇害后,警方通知殡仪馆直接运走了遗体,由法医对死因进行了鉴定。在此之后,警方并没有通知他们火化遗体,所以他们一直以为不能火化遗体。“如果警方通知我们处理遗体我们不处理,那费用肯定我们出,可是警方都没通知。”刘付昌满脸委屈地说。目前,殡仪馆除了要收取巨额遗体存放费用,还需要警方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是殡葬证,才会把遗体交还给家属。
(刘付昌与殡仪馆签署的《非正常死亡尸体存放协议书》。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在山东的另一处地方,被害者家属同样陷入了相同的困境。为了处理刑案中被害家人的遗体,他们也面临着十五万元的遗体保存费用。
(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大厅里收费项目的公示显示,遗体冷藏分为三种收费标准。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摄)
(殡仪馆提供的收费清单显示,目前需要缴纳的总费用达到 38 万余元。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摄)
某地一位一线民警向记者透露,类似的事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难处。警方担心凶手翻供,在案件未彻底结束前,一般会要求保留尸体证据。
目前,在这类牵涉刑事的非正常死亡案件中,被害人的遗体保存费用究竟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3 月 31 日,刘付昌告诉记者,他得到了济南当地公安部门的通知,公安部门已经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减免了一部分遗体保存费用。不过刘付昌表示,即便减免后所需缴纳的费用依然十分庞大,而这笔费用究竟该由谁来承担,目前依然没有定论。
本文围绕刘付昌女儿遇害后遗体存放五年产生巨额保存费的事件展开,指出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反映出刑案中被害人遗体保存费用承担主体不明确的问题。虽当地公安协调民政减免部分费用,但费用承担难题仍待解决。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