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介绍了在清明期间人们进行扫墓祭祖等活动时容易忽视的法律“雷区”,包括英烈保护、防火安全以及违规使用人民币图样等方面,并给出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和检察官的倡议,旨在助力大家安全文明过节。
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墓地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趁着明媚春光踏青寻春。然而,在这充满哀思与希望的时节里,有一些易被忽视的法律“雷区”需要我们格外留意。奉贤检察的检察官们贴心送上普法指南,助力大家精准“避雷”,安全文明地度过这个节日。
首先,英烈保护不能忘,尊重缅怀记心上。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时刻将对英烈的尊重与缅怀铭刻在心中,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守护英烈的尊严,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清明节期间,广大民众应积极践行文明祭扫、错峰祭扫、绿色祭扫等方式,以庄重、环保、有序的形式缅怀英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的,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及时劝阻;不听劝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文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清明祭扫别大意,防火安全要牢记。山林间植被茂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稍有不慎引发的火灾,不仅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因此,在祭扫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选择安全的祭祀用品。若使用明火,务必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后再离开。只有将防火意识深植心间,谨慎对待每一次祭扫行为,才能确保祭扫活动安全、有序进行,让清明节在缅怀与安宁中度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过失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一条第一款指出,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最后,生产销售“同款币”,违规使用触法律。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其版式、图样均受法律保护。将冥币做成人民币的样式予以焚烧,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权威,影响了人民币管理秩序且违反了多项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违规使用人民币图样的祭祀用品,可用鲜花、植树等方式敬献故人以表思念之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故意损毁人民币;禁止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第四条也明确指出: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检察官倡议,清明祭扫,文明为先。让我们以绿色环保的方式祭奠英烈、追思先辈,践行文明祭扫新风尚。仰望精神丰碑,铭记英烈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清明节期间的法律“雷区”展开,详细阐述了英烈保护、防火安全以及人民币图样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提醒人们在清明祭扫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以文明、安全的方式缅怀先人、祭奠英烈。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祭祀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