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阐述了广东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以粤芯半导体为例展现新兴产业探索成果,还介绍了广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众多企业从中受益,民营经济在春天自信发展。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坚实压舱石,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主阵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典型代表,积极响应时代发展需求,明确提出“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截至2024年年底,广东省登记在册的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呈现出惊人的规模,超183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九成以上,且数量稳居全国第一。这庞大的民营经济主体犹如强劲的“引擎”,为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广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些领域勇立潮头,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探索者”,成为广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以晶圆代工这一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为例,其发展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然而,在广东广州,一家民营企业——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却凭借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该公司用市场化资本主导创立了一个重资产代工厂,这种创新模式开创了市场先河。
如今,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高端模拟芯片、以“定制化代工”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也是广东省首家实现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
“用‘芯’科技服务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陈卫明确表示,粤芯的发展方向聚焦于高端模拟领域,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是其重点关注的两个应用场景。
在汽车电子领域,粤芯积极与本地供应链“链主”企业如广汽等展开强强联合。这种合作实现了资本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双方携手共同服务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成就每个广东梦,民营经济自信生长
从新兴产业的积极探索到传统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从科技研发的攻坚突破到全球市场的开拓进取,广东民营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它们以创新为利刃,突破市场的重重“内卷”,为广东在全国发展中走在前列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早在2月5日的“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宣布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一举措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据了解,该局将加强与广大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感慨地说:“广东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过去几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佛山成功建立了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深情地向广东“告白”:“感谢广东,是广东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孵化了小鹏。”他感恩广东在小鹏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陈卫在回首创业历程时也表示,广东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有着积极有为的政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陈志列看来,“东西南北中,发展在广东”。许多民营企业家并非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但他们在广东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新广东人”。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这些民营经济主体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近日举行的广东首场大型春招“百万英才汇南粤”上,广东民营企业纷纷开出高薪揽才,展现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来了就是广东人”到“成就每个广东梦”,广东民营经济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自信舒展,向着新的目标不断生长。
本文介绍了广东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以粤芯半导体为例体现新兴产业探索成果,还阐述了广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众多企业从中受益,民营经济规模庞大且积极揽才,正自信地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