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人体血液循环展开,介绍了血液循环的概念、分类,阐述了血液循环不良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列举了血液循环不良的六个信号,最后给出了改善血液循环不良的八件事。
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血管宛如一张巨大而复杂的网络,紧密地连接着人体的每一个器官。身体内的各个细胞、组织就像一个个“小居民”,它们都依靠“血液循环”这个强大的“运输线”来获取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那么,我们平日里常常挂在嘴边的“血液循环”,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呢?要是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又会有哪些表现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血液循环差,全身受影响
血液循环系统就如同人体的“物流网络”,它承担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重要使命。这个系统主要分为两大路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又被称作“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从心脏出发,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使者,奔赴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为它们送去所需的“物资”,然后再带着“垃圾”返回心脏。
肺循环也被叫做“小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向肺部,在这里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氧气交换,就像给血液“充电”一样,之后再重新回到心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万洁指出,血液循环不良主要是指血流量减少、血管堵塞等情况。一旦血液循环变差,全身的多个器官都会受到牵连。
大血管处的血液循环不良,可能是由血栓堵塞、心脏泵血功能不足等原因引发的。这会导致重要器官或组织缺血,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比如说,脑部大血管血液循环不良,就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脏血液循环不良,可能诱发心梗;四肢动脉循环不良,可能诱发动脉闭塞症等。
血液循环不良不仅会出现在大血管,小血管也难以幸免。像“糖尿病足”,就是周围小血管循环不良所导致的后果。
血液循环不良有6个信号
专家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在早期往往迹象不明显,这是因为人体自身存在代偿机制。当小血管堵塞时,身体会像一位聪明的工程师,开辟新的分支血管迂回过去,这就是所谓的侧支循环。
然而,当小血管堵塞的情况较多,超出了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1. 手脚冰凉、麻木
人体有着自我保护机制,当血液循环不佳时,身体会优先保障内脏器官的需求供应,这样一来,四肢等部位就容易率先出现异常信号。
比如,手脚的温度会比身体其他部位更低;久坐时,脚趾可能会有灼痛感;行走后,大腿、小腿或臀部会出现疼痛,但休息后疼痛就会消失;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甚至是跛行等症状。
2. 头晕
当体循环不良影响到大脑的血液供应时,就可能出现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在快速站立或体位改变时,这些症状更容易出现。
3. 气短
肺内气体交换需要依靠血液循环来保证。如果心脏不能将动脉血及时有效地泵出,就会造成胸闷、气短、憋喘等情况。
4. 脚趾毛发脱落
当末梢血液循环变差时,脚部毛发的血供就会减少,导致毛发变薄、脱落。而且,下肢血液循环变差引起的腿部肿胀,也会进一步加重脚部毛发脱落的情况。
5. 下肢水肿
心功能不全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出现下肢水肿、小腿皮肤发炎等表现。严重的患者,腿部皮肤还会发红、瘙痒、感染等。
6. 消化能力下降
胃肠道血液循环差,会导致食欲下降、早饱、腹胀等问题,还可能出现便秘或营养不良的情况。
8件事帮你改善循环不良
专家提醒,如果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找医生进行评估。
改变生活方式是改善血液循环的基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范建民提醒大家,要改善血液循环,需要做好以下8件事。
1.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厌食偏食。
每天尽量保证摄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水产类食物和畜禽肉类各40 – 75克,1个鸡蛋,1杯300毫升的奶,以及5个麻将块大小的豆腐。
2月27日,市民在长沙市银杏公园使用智能设备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2. 适度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建议大家连续静坐、站立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进行专门的运动,也可以在座位上适度绷脚尖、伸懒腰等。
3. 少穿紧身衣物
建议大家尽量少穿紧身衣服,尤其是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回家后最好换回宽松的衣服,让身体得到放松。
4. 远离烟草
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冻疮的几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这说明吸烟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戒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尽量远离二手烟。
5. 尽量让自己开心
压力大、长期紧张,会导致内分泌调节机制失常,迷走神经兴奋,从而使末端血液循环变差,出现头晕、手脚冰凉等问题。调整情绪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深呼吸、冥想,或者做一些能出汗的运动;听音乐、唱歌、洗热水澡、按摩;晒太阳等。
6. 局部增温
当人体微循环血流变慢时,可以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加温的方式来缓解。
7. 通过中医调理
血液循环不良在中医上属于“血瘀证”范畴,生黄芪、党参、丹参、川芎、三七等益气活血药物,对缓解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概念、分类,阐述了血液循环不良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和具体信号,同时给出了改善血液循环不良的多种方法。提醒人们关注自身血液循环状况,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