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积极,消费市场待振,4月市场风格或现大变化

本文围绕近期政策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展开,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宏观环境、消费现状、市场风格特点,并对后续市场走势及投资配置给出了建议。

政策积极,消费市场待振,4月市场风格或现大变化

据相关消息,近期在政策层面,整体释放出颇为积极的预期信号。其中,赤字率的抬升是十分显著的亮点,这充分显示出管理层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提振消费、促进内需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周五,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以此助力提振消费。到了上周末,《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正式推出,进一步呼应了强化消费的政策主张。

南京证券研究员姜凌波分析认为,从后市情况来看,3月的市场处于政策预期的引领之下,整体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消费已然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重点。收入是消费的源头,此次方案明确要求将城乡居民增收置于首要位置,通过实施就业支持计划、科学合理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在减轻居民负担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多项补贴和保障措施,涵盖生育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养老保障等多个重要领域。由此可见,管理层稳定消费、促进内需的诉求极为明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消费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9%,服务零售同比增长4.9%,稳住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修复趋势。从社会融资角度来看,居民端短期贷款同比有所增多,但2月相关指标仍为负值,只是同比情况有所好转,居民消费贷的信心仍有待进一步提振。目前市场处于宏观政策积极、逆周期调节持续加码、货币环境合理宽松以及微观资金面可适时有效呵护的状态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短期市场风险相对可控。然而,市场内在结构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地方,特别是小盘概念股的持续走高,已经酝酿了一定的兑现风险。

姜凌波指出,自1月中旬市场震荡反弹以来,沪指分时黄线高于白线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大盘股占优的交易日却屈指可数。尤其是在一些中大阳线的交易日里,几乎都是小盘股占据优势,市场风险偏好由于小盘股极强的赚钱效应而迅速提升。然而,目前已经到了3月下旬,4月即将迎来季报期。从历史情况来看,选取沪深300指数和国证2000指数作为大小盘宽基的代表进行对比,近10年3月份中有8年是小盘股占优,而从2017年起,4月已经连续8年大盘占优。4月是年报及一季报的披露期,市场核心驱动将从分母端转向分子端,再加上目前小盘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早的话3月下半月市场风格可能会逐步转向大盘方向。

后续较为理想的走势是,市场在大盘风格轮动修复的过程中,能够顺利承接小盘股兑出的筹码,这样市场内部的筹码互换就能实现温和过渡。否则,可能会出现脉冲式的兑现压力。而在4月季报期之后,市场或许会再次转入由政策及产业趋势引导的行情中,届时中小成长板块可能会再度发力。从配置角度来看,低位顺周期蓝筹白马适合作为中长线底仓进行配置,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地产链等板块。不过,近期由于政策刺激,消费板块已经提前启动,白酒在上周大涨之后本周表现较弱,消费修复需要较长时间来验证,当下可以在市场波动中逢低布局。成长板块可以适度止盈或者进行内部高低切换,目前中小盘宽基(如国证2000、北证50等)普遍处于阶段高位,估值分位也处于5年来90%以上,浮盈筹码较多,在季报期可能会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估值容忍度可能会有所收缩,再加上美股科技巨头持续下跌对板块情绪面造成冲击,短期可以先转向有业绩支撑的标的,以免在4月季报期出现“杀估值”或“双杀”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配置基建、周期资源等红利板块,以增强仓位的防御性。

本文介绍了近期积极的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推动,指出消费修复是长期过程,当前市场短期风险可控但小盘股有兑现风险。随着季报期临近,市场风格可能从3月下半月逐步转向大盘方向,4月季报期后中小成长或再发力。投资配置上给出了针对不同板块的建议,提醒投资者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布局。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990.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