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流火兴农团队从202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农地流转调研的故事。团队成员跨年级组成,通过四年努力完成了广东多地村庄的调查,绘制出农地流转“动态图谱”,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方法,并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为基层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日前,在江门市双水镇龙脊村那片广袤的田地旁,出现了一支特别的队伍。这是一支跨年级的大学生团队,他们正满脸真诚地询问着一位农户关于土地流转的详细情况。这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团队,名叫流火兴农团队,由广东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同组成。
流火兴农团队初创于2021年,时光匆匆,一晃四年过去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广东10个地级市的100余个村庄。他们挨家挨户地走访,累计走访农户2000余户。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坚持,他们精心绘制出了一幅南粤大地农地流转的“动态图谱”,为农地流转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开启“三维调研法”,提出“三阶流转法”
回想起团队最初下乡调研的经历,团队队长廖晓如同学感慨万千。“最初我们带着学术模型下乡,满心以为可以用那些理论知识解决一切问题,却被阿叔一句‘流转土地后有什么好处’问得哑口无言。”廖晓如同学回忆道。2021年暑假,团队满怀信心地开展实地调研,却遭遇了现实的“当头棒喝”。他们发现,理论上看似可行的土地流转方案,在实际推行中却困难重重。分散的地块、复杂的土地权属以及农户们普遍存在的观望心态,就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横亘在他们面前。这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必须放下课本,重新学习”。
于是,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开启了独特的“三维调研法”。所谓“三维调研法”,就是走村庄、录数据、画案例分析图。白天,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亲切唠家常,在树荫下认真聆听老支书讲述那些充满故事的土地过往,还会蹲守在村委,详细记录村庄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晚上,当夜幕降临,大家顾不上一天的疲惫,开始梳理调查问卷,仔细分析村庄流转特点。回到学校后,他们进一步深入梳理案例,将调研所得凝结成一篇篇文字。截至2025年,团队已累计完成4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蕴含着他们四年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百千万工程”让“小团队”发挥“大效能”
2023年,广东省启动了意义重大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流火兴农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其中。他们先后与云浮市腰古镇、汕尾市梅陇镇、汕尾市西南镇、江门市大鳌镇、惠州市三和街、湛江市长岐镇、韶关市西联镇等地结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基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团队累计提交政策建议20余份,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建议均被地方基层采纳,为当地的农地流转和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介绍了广东财经大学流火兴农团队四年间在农地流转调研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团队从最初下乡调研的迷茫,到探索出“三维调研法”,完成大量调研报告;再到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提交的政策建议被基层采纳。展现了大学生团队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推动农地流转和乡村发展的积极作为。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