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展开,介绍了该实验室的挂牌启动、依托建设情况、成立背景、特色以及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等内容。
据最新消息,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1日正式挂牌启动。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在脑血管病药械研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实验室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建设。在此基础上,它联合了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以及高科技企业,将目光聚焦于脑血管病领域药物研发的前沿科技。同时,以可穿戴医疗、智慧医疗和垂直大模型为基础的“未来医疗”也成为了其技术攻关的重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脑血管病药械研发领域在北京设立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实验室主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指出,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疾病致死的首要病因,并且疾病负担呈现出持续升高的态势。令人担忧的是,针对这种严重的疾病,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仍然十分缺乏,现有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也相当有限。另外,虽然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已实现部分国产化,但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制造检测设备等依然主要依赖进口。正是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相关机构发起建设了这个实验室,其目的在于解决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重大问题。
王拥军强调:“这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组成学术核心,充分发挥这两家机构的数据资源优势,以及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吸纳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拜西欧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药械研发企业作为共建单位。通过这种方式,推动跨学科协同合作,构建起了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临床、科研、教育、交流和转化的研究体系。
关于实验室的具体作用,王拥军介绍道:“例如我们应用数据驱动的药物研发新范式,能够寻找到脑血管病相关的更多新靶点,为企业指明新药研发的方向;充分利用研究型病房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帮助企业开展新药的数字病人模拟临床试验、超早期临床试验等,从而有效缩短新药上市周期。”此外,实验室将会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国产智慧医疗、可穿戴医疗、居家医疗器械,以及以垂直大模型为核心和基础的“未来医疗”产业落地。
在实验室的成立仪式上,北京天坛医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签署了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的医药创新过程中,专业机构将从源头上为医院和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做好知识产权的策略分析、导航和提前布局,为脑血管病领域新药创制、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以及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构建起法律保护伞。
本文介绍了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挂牌启动,阐述了其依托建设情况、成立背景,强调了该实验室在跨学科协同、产学研融合方面的特色,以及在推动药械研发、产业落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望为我国脑血管病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