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法。她认为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离岸股票市场有显著结构性改善和股本回报率回升,分析了当前市场的结构性改善表现及驱动因素,也指出外资流入待提振的原因,最后认为中国股市仍有望迎来更多全球资金流入。
据智通财经APP消息,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发表观点称,自去年年中起,中国离岸股票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优化态势,整体股本回报率也实现了持续回升。通过对全球投资者当下在中国股市的仓位配置以及近期资金流向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依然存在充足的空间,可供全球投资者参与其中。王滢坚信,中国股票市场有望吸引更多的全球资金流入。
王滢指出,目前已经发生但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结构性改善,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市场整体投资回报率呈现反弹趋势,正逐步缩小与其他市场的差距,并且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超越。
中国股票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结构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促使股本回报率回升,还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的估值修复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MSCI中国指数的股本回报率低谷已然过去。2023年以来的复苏趋势主要由以下三大驱动因素支撑:
企业经营改善与股东回报增强计划
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经营状况,例如严格的成本控制、股票回购以及为之前杠杆不足的关键公司适度加杠杆等,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股东回报。数据显示,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股息收益率从2020年的1.4%和2.4%,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2.5%和3.8%。同时,自2021年起股票回购加速进行,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的回购收益率分别大幅上涨了134%和180%。此外,中央政府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相关政策,也为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市公司群体构成发生调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行业,如周期性股票、必需消费品和房地产等,在MSCI中国指数中的权重自2022年以来下降了9个百分点,降至15%。相反,可选消费、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板块由于更加注重提升股东回报等因素,权重显著增加,合计提升了9.4个百分点。这些板块出色的股本回报率表现,进一步推动了MSCI中国整体股本回报率的改善。
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为市场注入了全新的增长动力。科技密集型公司凭借丰富的工程师资源、充足的数据可用性、完善的电商生态以及政策支持,实现了利润率和股本回报率的双增长。
其次,估值机制的改善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可投资性。结构性估值机制的转变,有力地证明了MSCI中国估值提升的合理性,降低了中国股票的风险溢价,提高了市场的可投资性。
以下三大因素支撑了这一趋势: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再次被肯定
近期,中央政府释放出更为明确的信号,其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盘活经济”上,对民营经济和创业精神的支持态度更加坚定。这一重点在近期举办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政府与民营企业家的直接对话表明,民营经济在未来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柱。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缓解
在过去几周内,国际局势发生了快速变化。俄乌冲突缓和的可能性增加,而且美国在关税问题上采取的“互惠关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压力。
技术突破重塑投资者认知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深刻重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认识。一方面,投资者认识到AI应用的落地不一定依赖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尽管面临高端GPU获取受限的挑战,但中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成熟的电商生态以及潜在的政策支持,为AI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提供了坚实保障。相较于以往,近期投资者认知的转变可能更具可持续性,这为中国科技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外资流入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关注度自2月初才开始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座谈会对市场形成政策合力的影响尚未完全释放;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机构投资者尚未及时调整配置。因此,王滢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依然有望吸引更多的全球资金流入。
本文围绕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的观点展开,阐述了中国股票市场自去年年中以来的结构性改善,包括投资回报率反弹和估值机制改善两方面,分析了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也指出外资流入待提振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中国股票市场仍有望迎来更多全球资金流入的结论。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