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出台专项措施,推进民用运输机场防范无人机干扰航班运行工作,严打“黑飞”等行为,同时介绍了相关部门的引导举措以及过去一年国内无人机干扰航班的案例。
3月21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近期会同中央及相关单位,经过深入研究,印发了一系列专项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大力推进民用运输机场防范无人机干扰航班运行的工作,特别强调要严厉打击无人机“黑飞”、扰航私放等违规行为。
中央空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部门接下来将积极开展多方面工作。一方面,会广泛进行无人机管理政策的解读和普法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无人机飞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会规范且及时地发布无人机禁止飞行区域等相关信息,通过这些举措来引导群众进行合法的无人机飞行活动。
那么,什么是无人机“黑飞”呢?所谓无人机“黑飞”,指的是民众在没有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备案,或者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就在管制空域内升放无人机等飞行活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对航班运行安全构成了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里,国内发生了多起无人机干扰导致航班延误的事件。去年1月,在广东韶关市丹霞机场跑道南侧上空发现了无人机,这一情况导致一架航班起飞延误了17分钟。事后,两名涉案人员受到了相应处罚,被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去年9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也因无人机问题,出于公共安全原因,航班起降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情况。
国家出台专项措施严打无人机“黑飞”、扰航行为展开,介绍了相关部门的引导工作和“黑飞”的定义,还列举了过去一年国内无人机干扰航班的案例,凸显了规范无人机飞行、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