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贵州为例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提出了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精准思维的建议。
近年来,贵州不断致力于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采取多种举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以及增长等工作。在加快培育和壮大绿色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的绿色转型。如今,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新路径正变得愈发清晰可见。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贵州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9.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更是保持在100%的优异水平。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相比上一年增长了5.3%,绿色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48%。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贵州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双丰收。
要知道,贵州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欠发达省份。然而,它如今的华丽蝶变历程充分向我们证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并非是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样的对立关系,相反,它们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在当下,如何妥善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了不少地区面临的一个现实且紧迫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采取“竭泽而渔”的短视做法,将经济发展建立在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之上;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就完全舍弃经济发展。
首先,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展经济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而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和人的行为严格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其次,要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绝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也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我们要坚持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将系统观念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算好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断增强发展与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的优化、引领、倒逼作用,强化环保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减排、全程监管和协同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保护提供不可或缺的资金、科技、市场等支持,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高水平保护。
最后,要坚持精准思维,因地制宜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摒弃那些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既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的突破;也要结合地区的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发展的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不断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让生态优势能够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本文通过介绍贵州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阐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可以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从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精准思维三个方面,为处理好两者关系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各地应借鉴贵州经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