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藻井展开,介绍了藻井的定义、起源、演变过程,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藻井的特点与实例,还阐述了藻井在现代建筑及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彰显了其美学与文化价值。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藻井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藻井的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先来看看精美的藻井图片。
这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藏文物隆福寺藻井。它的美,仿佛跨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古老的年代。 胡志超摄(影像中国)
《营造法式》中展示的斗八形式藻井,为我们了解藻井的结构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金彩霞供图
这里还有不同地方的藻井展示。上图是山西芮城永乐宫藻井;中图是故宫万春亭内的藻井;下图是上海金门大酒店藻井装饰。它们风格各异,却都体现了藻井独特的魅力。 金彩霞供图、施 觉摄(影像中国)
在中国木构建筑史上,藻井是美学与建筑学完美碰撞的结晶,是一项繁复而精妙的技术。那么,何为藻井呢?在宋代李诫编修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藻井”有着明确的定义,它专指大殿宝座上方、向上凸起的井状形式,形状有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周围还会加以纹饰、斗拱、雕刻、彩绘等装饰,穹然高起,宛如伞盖一般。
就像《梦溪笔谈》中提到的别名“绮井”“覆海”一样,当我们置身于古代殿堂,抬头仰望藻井,仿佛能看到悠久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到中华美学的独特理念与韵味。
早在东汉时期,辞赋家王延寿就在《鲁灵光殿赋》中对华丽的木构藻井进行了细致描绘:“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绿房紫菂,窋咤垂珠。”这里的“方井”是木条搭建的天井,“圆渊”则是天井盖板上的圆形装饰,表面绘有荷蕖图案。
交木如井,画以藻文。在宫殿庙宇、亭台楼阁的穹顶之上,华丽的藻井以其精彩绝伦的工艺,尽显中华建筑的瑰丽。
### 华美穹顶 千年乐章
一般认为,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光口。古代先民用树枝或石块在穴居中央堆叠形成的顶部,或许就是藻井的原始形态。
藻井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为初始期,隋唐为发展期,宋元为定型期,明清则进入繁荣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日益丰富,制作工艺也不断提升,藻井逐渐从实用性建筑构件转变为装饰性建筑构件,其形式也从简单走向繁复,从疏朗变得繁密,从单一趋于多样。
目前发现最早的藻井实物见于汉代画像石墓中,主要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形式。覆斗式藻井整体呈向上隆起状,中央是方形结构,四周用数条线条分割出多个区域;斗四藻井则是在方形框内套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方形结构,在中央方格中心绘制或雕刻莲花纹、菱格纹等作为装饰。汉代斗四藻井并非只有室中央一个,常常有多个甚至多组成排分布,更像是现在的天花板。四川乐山汉代崖墓发现了覆斗式藻井,山东沂南、河南新密、天津蓟州等画像石墓中,则发现了斗四藻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藻井的形制依然是斗四造型,但在图案纹饰上出现了忍冬纹、飞天等具有西域艺术风格的新元素。隋唐时期,藻井逐渐从平面的斗四造型转变为凸起的宝盖式,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保存了这一时期藻井的优秀实例。
宋代和元代的藻井以斗八形式为主,由八根角梁组成八棱锥顶,形制比之前更加繁复。宋代藻井以浙江保国寺大殿藻井为代表,其顶部是弧形穹隆顶;元代藻井以山西芮城永乐宫藻井为代表,斗八藻井的形制更加规范。
明清时期,藻井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除了斗八藻井外,还出现了圆形、外圆内方等多种特殊形制,如北京明代大高玄殿乾元阁、清代天坛祈年殿以及河北承德普乐寺旭光阁等。明清藻井在装饰上普遍采用龙、凤以及卷云、植物花卉等纹样,并大量贴金,呈现出雕刻精美、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如今珍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寺内的正觉殿和毗卢殿内均安置了藻井。1976年,隆福寺正觉殿和毗卢殿因地震损毁拆除,部分藻井构件被保留下来。其中,正觉殿明间方中套圆、圆中见方特殊形制的藻井成为明清藻井中独具特色的孤例。
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外框为方井,方井内雕刻着云纹构件。方井之内悬吊的圆井,由六层主框架叠落而成,每层主框架都细雕着云纹图案。整座藻井上立着若干楼阁宫阙廊庑,工艺精巧至极,仿佛让殿堂空间无限向上延伸直至苍穹。顶心明镜处有一幅沥粉贴金的彩绘天文图,绘有1400多颗星星,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更加苍茫无垠的宇宙。“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隆福寺正觉殿明间藻井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古老藻井 现代绽放
作为传统建筑的典型装饰元素,藻井能够提升建筑中心位置的视觉效果,使空间看起来更高更大,突显建筑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建筑中式化思潮的兴起,藻井在现代建筑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部装饰,其风格源自敦煌莫高窟第三十一窟藻井,结合现代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需求,采用石膏浮雕的形式,展现出人民大会堂特有的“中国风”。在江西吉安,高铁主站房顶棚的藻井造型,取材于吉安乡间的宗祠藻井构筑,寓意着继往开来、吉祥平安。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对藻井工艺的创新运用,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如今在装置艺术、服饰图案、工艺设计等方面也能见到经典的藻井元素。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同样由常沙娜参与设计创作的《年锦图》,从敦煌藻井中提炼基本构图,选取汉代云气纹、唐代瑞狮纹、宋代植物花卉纹等吉祥纹饰,通过解构、打散、重构、重组等手法,巧妙构成边饰带,既保留了传统纹饰的造型规范和美学特征,又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审美趣味。
最近,一款以隆福寺藻井为原型的冰箱贴爆火。该冰箱贴共有五层,每一层都可分开,高度还原了隆福寺藻井精美的构造,底层还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经阳光照射后光芒微闪,犹如夜空中的浩渺星海,尽显“可得四时景绪,能纳日月星河”的审美旨趣。借助精美的文创产品,藻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传统建筑构件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藻井的定义、起源、演变历程,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藻井的特点与实例,还阐述了藻井在现代建筑及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藻井作为中华建筑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建筑智慧和审美观念,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