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合同纷争:是历史遗留还是利益纷争?,重庆啤酒、重庆嘉威互指歪曲事实,合同纠纷走向何方?

本文聚焦重庆啤酒与其联营公司重庆嘉威之间数亿元的合同纠纷。双方围绕长达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产生争议,从法律诉讼延伸到舆论交锋,互指对方歪曲事实,争议焦点涉及协议合理性、执行情况及利益分配等问题。

在财经领域,一则商业纠纷正吸引着众多目光。财联社3月20日消息,重庆啤酒(600132.SH)与其联营公司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嘉威)之间数亿元的合同纠纷持续升温,这场纷争已从法律诉讼的战场延伸到了舆论的竞技场。

近日,重庆啤酒和重庆嘉威这两家企业先后发布声明,互相指责对方歪曲事实。这场争议的核心围绕着一份长达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下称《包销协议》),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协议的合理性、执行情况以及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上。

双方互指对方歪曲事实

上周五,重庆啤酒及其控股方嘉士伯中国有了新动作。重庆啤酒发布一审败诉公告,而嘉士伯中国则发表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嘉士伯中国毫不留情地指责重庆嘉威“攫取不当利益”,甚至用“吸血寄生”来形容重庆嘉威与重庆啤酒的关系。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合同纷争:是历史遗留还是利益纷争?,重庆啤酒、重庆嘉威互指歪曲事实,合同纠纷走向何方?(图说:重庆啤酒厂区 财联社记者 朱万平摄)

今日,重庆嘉威也不甘示弱,发布了一份题为《嘉士伯,在撒谎!》的声明。在声明中,重庆嘉威对嘉士伯中国的声明进行了全方位驳斥,指责嘉士伯的声明“黑白颠倒”,认为嘉士伯是在试图通过抹黑合作伙伴来转移舆论焦点。同时,重庆嘉威表示已委托律师向嘉士伯及重庆啤酒发函,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回顾双方的声明,争议的关键在于双方签订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包销协议》)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了严格履行。2009年,重庆嘉威与重庆啤酒签订了这份为期20年的《包销协议》,按照协议约定,由重庆啤酒包销重庆嘉威生产的啤酒,双方由此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嘉士伯中国在之前的声明中称,这份《包销协议》“严重牺牲了重庆啤酒利益”,是“极不合理”的。但嘉士伯中国表示,“出于对企业发展历史的尊重”,一直严格执行该包销协议。

然而,重庆嘉威并不认同这一观点。重庆嘉威在声明中表示,双方自1992年起就是联合体成员(并非代工关系)。2009年1月,在重庆啤酒举行的临时股东会上,嘉士伯与其他中小股东一起投票通过了《关于重啤包销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所产啤酒的议案》,同意重庆啤酒与嘉威签订《包销协议》。

回溯重庆啤酒此前的公告,2009年1月公司临时股东会的表决结果显示,《关于重庆啤酒包销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所产啤酒的议案》获得了100%的通过。当时,重啤集团作为关联股东回避了此议案的表决,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股东全部投了赞成票。

那么,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嘉士伯,在2009年的重庆啤酒股东会上,是否就相关包销协议议案投了赞成票呢?近日,财联社记者以书面形式联系采访了嘉士伯中国,但并未得到关于此事的正面回应。

不过,嘉士伯中国在给财联社的书面回复中称,“包销协议是重庆啤酒国企时代的‘遗产’。在2008年嘉士伯入股重庆啤酒前,包销协议已被国资大股东确认为重庆啤酒必须履行的任务。2008年嘉士伯虽然成为重庆啤酒持股17.46%的小股东,但并未参与重庆啤酒的实际经营。重庆啤酒直到2013年底才完成国企改制,新的管理层才接管运营。”

谁得利更多? 双方打起口水战

在给财联社的书面回复中,嘉士伯中国仍然坚持认为,《包销协议》严重损害了重庆啤酒的利益,极不合理。但嘉士伯中国表示,秉持尊重历史、履行既有协议的原则,无论是大股东嘉士伯集团,还是重庆啤酒管理层,都没有否定过包销协议,并且一直在执行。

而重庆嘉威则在声明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重庆嘉威认为,《包销协议》的核心并非重庆嘉威单方获得了多少利益,而是嘉士伯及重庆啤酒从中得到了更大更多的好处。因为通过这份协议,重庆啤酒在重庆区域的品牌话语权和市场地位得以巩固,同行难以撼动。

《包销协议》是否得到严格履行,也是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嘉士伯中国认为自己始终严格执行《包销协议》,且无需进行赔偿。但重庆嘉威并不认同这一说法。重庆嘉威表示,2016年12月双方签署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以下简称《补充协议》)中明确规定,重庆啤酒要向重庆嘉威支付和解金3000万元。

重庆嘉威反问,如果原《包销协议》执行没有问题,那么重庆啤酒为何要签署《补充协议》并支付和解金呢?此外,由重庆嘉威提起的涉及《包销协议》履行的销售费用案,一审二审重庆啤酒均败诉,并赔偿了重庆嘉威的损失。

嘉士伯中国指责重庆嘉威“吸血寄生”的言论,也引发了重庆嘉威的强烈不满。嘉士伯中国认为,重庆嘉威通过包销协议锁定了20年的超额利润,其净利润率甚至高达35%,远超行业合理区间,属于“吸血寄生”行为。

而重庆嘉威在声明中回应称,公司的利润从未超越过合同约定,并非靠施舍得来。并且按照协议,重庆啤酒也分得公司1/3的利润。双方协议规定的销量和价格与重庆啤酒旗下马王乡及大竹林两家公司同步,利润与上市公司整体盈亏无关。所以,如果要进行利润比较,应该与上述两家工厂相比,而不是与上市公司整体利润进行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嘉士伯中国在声明中称,“对于嘉威这样的企业,重庆啤酒将重新审视合作关系”。这不禁让人猜测,未来重庆啤酒是否会寻求提前终止这份“极不合理”的《包销协议》呢?针对这一问题,嘉士伯中国在给财联社的书面回复中并未给出正面回应。

本文围绕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的数亿元合同纠纷展开,双方围绕《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在舆论上激烈交锋,对协议的合理性、执行情况和利益分配各执一词。目前嘉士伯中国未对是否提前终止协议作出明确回应,这场纠纷的走向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609.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