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迈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零基预算改革:挑战重重,却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各地开展零基预算改革的情况,介绍了零基预算的概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同时强调了零基预算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迈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零基预算改革:挑战重重,却为财政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记者 杜涛 近日,一则重要消息传来,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其实,在此之前,改革的浪潮早已涌动,包括财政部在内的16个中央部门以及山东、广东、河南等地都已经明确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在“零基预算”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对此前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清理。就拿江西来说,在上述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清理举措,比如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的部门预算项目,全面清理政务数字化项目,全面清理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等。

那么,什么是零基预算呢?零基预算是一种科学、现代的预算编制方法。它不受以往预算安排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在预算年度内,会逐项审议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然后结合当前的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也变得乏力,然而刚性支出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使得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在传统预算模式下,“基数 + 增长”的惯性分配机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部分领域资金固化,一些低效项目如同“尾大不掉”的难题难以解决,新增政策也常常因为缺乏财力支撑而难以顺利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基预算改革作为破解财政资源错配的有效举措,成为了多地探索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零基预算改革,意味着每年都要从零为基点来编制预算。这就需要打破往年的分配机制,重新去评估每一项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和观念上的阻力。从当前的预算管理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支出结构固化僵化。部门和单位在申请预算时,普遍存在“基数加增长”的观念,导致临时项目长期化,长期项目基数化的现象频繁出现。

而这些固化的财政支出背后,往往牵扯到不同的财政支出部门。所以,零基预算改革能否成功,既是对政府打破惯性思维决心的考验,也考验着政府是否有能力、有勇气和有意愿去打破固有的支出传统和固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同时,改革的推进还依赖现代财政管理体系的支撑能力。

这也正是零基预算改革推进的难点所在。其实,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提出要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直到现在,这项改革仍在深化的过程中。

即便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我们也应该看到,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绝不是简单的技术调整,它是财政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必要性不仅仅在于解决当前的收支矛盾,更重要的是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现代预算制度。通过打破固化格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零基预算为破解财政可持续性难题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施零基预算可以与以收定支相结合,实现财政管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预算制度又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提出深化地方零基预算改革不仅是预算管理技术的提升,更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围绕零基预算改革展开,介绍了多地推进改革的情况,阐述了零基预算的概念和改革背景,分析了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难点,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零基预算改革是财政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703.html

(0)
NelsonNel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