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守护漓江水环境安全展开,介绍了在自治区党委书记强调守护漓江水质后,生态环境厅迅速行动,针对4条劣Ⅴ类支流采取高位推进全域排查、实地调研督导、技术帮扶、加密水质监测等一系列整治措施,还阐述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在3月21日于南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颖透露,该厅为守护好漓江水环境安全迅速行动起来,主动出击,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坚决整治4条劣Ⅴ类支流。
图为发布会现场。 罗先彬 摄
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桂林调研时,着重强调了要全力守护好漓江水环境安全。在2月6日新春第一个重要会议中,他又再次提及,漓江城区段主要支流里仍有4条水质处于劣Ⅴ类,明确要求在年内让这些支流的水质实现返清。
为了响应这一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立即展开了高位推进和全域排查工作。该厅迅速组织了一支由80余人组成的漓江流域环境风险点排查工作组,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船只巡航等先进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对漓江干流202公里以及相关支流587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共发现环境风险问题109个,并查处了6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厅领导亲自带队前往桂林市,针对南溪河、瓦窑河、朝阳河、灵剑溪等4条劣V类支流以及“散乱污”企业等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工作。同时,组织召开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将漓江流域环境风险排查问题清单和环境违法典型案例移交给桂林市政府,要求桂林市切实压实责任,对问题拉条挂账进行整改。
为了给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专业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专门成立了技术帮扶小组,还邀请专家团队为漓江流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指导桂林市科学地制定了《桂林漓江支流(朝阳河、灵剑溪、瓦窑河、南溪河)“消劣返清”工作实施方案》。此外,建立了每月一调度一推进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漓江流域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截至3月15日,已有35个问题顺利完成整改。
为了全面监控漓江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漓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密监测方案》,在漓江干流、重要支流入河口和县(区)交界处等关键位置增设了28个水质监测断面,通过这些监测断面全方位守护好漓江水环境安全。
展望未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表示将持续推进漓江流域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具体而言,将构建漓江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加密监测体系,加强和完善漓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力推进数字漓江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智能分析和预警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生态问题的精准溯源与高效执法,全方位服务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漓江治理从“经验驱动”向“精准治理”成功转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守护漓江水环境安全方面的行动。在自治区党委书记强调水质问题后,生态环境厅采取了高位推进排查、实地督导、技术帮扶、加密监测等一系列措施整治4条劣Ⅴ类支流,部分问题已完成整改。未来还将持续推进整治,构建监测体系,加强补偿机制,推进数字漓江建设,实现从“经验驱动”到“精准治理”的转型,全方位保障漓江水环境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