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政策,详细阐述了其在外交事务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在俄乌冲突、巴以问题、移民和芬太尼问题以及对格陵兰岛的觊觎等方面的举措。同时,深入分析了“交易外交”所陷入的僵局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揭示了该政策的本质和存在的问题。
在约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都在做交易。”而“交易外交”,也成了美国媒体定义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时的高频词汇。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曾刊文指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本质就是“纯粹的交易”。从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到一心谋取各类资源,“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战略既显得咄咄逼人,又涵盖范围极广,无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在其外交策略的影响范围内”。
那么,在特朗普政府眼中,是不是事事皆可“交易”呢?
执政两个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在外交领域可谓是四处出击。他们认为,无论是领土、技术,还是矿产等诸多方面,一切都可以摆上谈判桌。而促成这些交易的手段,正如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所说:“我们既可以用‘胡萝卜’来达到目的,也可以使用‘大棒’。”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为了促成双方进行谈判,特朗普政府采取了威胁手段。他们向俄罗斯表示,如果不参与谈判,就会面临美国的制裁;同时警告乌克兰,若不答应谈判,美国将停止对其援助。不仅如此,美国还对乌克兰的资源虎视眈眈,先是索要稀土,接着又盯上了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近日甚至提出要“拥有并管理”乌方核电站。这一要求遭到了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强烈反对,他与特朗普在白宫上演的“世纪争吵”震惊了世界。随后,美方就暂停了对乌军援,并切断了对乌情报共享。
这是3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拍摄的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会谈现场。
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要求哈马斯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并以“否则你们将惹上大麻烦”进行威胁。此外,特朗普政府还一度提出“清空加沙”,并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
为了解决美国国内的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美国向墨西哥和加拿大挥舞起了“关税大棒”。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逻辑,这两大问题都是由加拿大和墨西哥造成的,如果不解决,就会对其加征关税。
特朗普还将目光投向了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声称“无论如何都要得到”,甚至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如果丹麦不答应,美国就要对丹麦加征关税。
美国智库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纳·图西指出,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与他所著的《交易的艺术》一书中描述的房地产策略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激化矛盾、极限施压,将局势推向灾难边缘,试图在最后一刻达成交易。
那么,“交易外交”的成效究竟如何呢?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美国与俄乌两国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在特朗普18日和19日分别与俄总统普京和乌总统泽连斯基通话后,美国媒体认为,俄方实际上已经拒绝了美方先前提出的俄乌停火30天方案。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美俄元首通话凸显了两国之间更多的分歧而非共识。同时,乌方对俄乌30天内停止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也不满意,希望停火范围能够包括其他民用基础设施。泽连斯基还强调,乌方无意转让特朗普政府“感兴趣”的扎波罗热核电站。
加沙和也门的战火再次重燃。特朗普此前声称要“给中东带来和平”,但通过胁迫施压方式“促成交易”的努力最终失败。在与美国“充分协调”后,以色列军方18日起恢复了对加沙地带的大规模空袭,这意味着加沙停火协议已经破产。另外,美军15日开始对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发起大规模空袭,作为反击,胡塞武装称已多次袭击美军航母。
3月19日,也门首都萨那一处地点遭到美军空袭后升起浓烟和火焰。
多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进行了反制。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后,多方纷纷出台反制措施。加拿大政府12日宣布,对总计298亿加元(1加元约合0.6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反制关税。欧盟委员会12日也宣布,欧盟决定对价值260亿欧元(1欧元约合1.0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这将影响美国的牛肉、家禽、威士忌、摩托车等产品,该措施将于4月生效。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日前刊文称,美国加征关税是“一种严重自残行为”。
格陵兰岛的反美情绪高涨。为了抗议特朗普的“夺岛”言论,格陵兰岛首府努克15日举行了反美大游行,上千名示威者行进至美国驻努克领事馆。丹麦和欧盟官员也纷纷发声为格陵兰岛“撑腰”。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日前表示,格陵兰岛将继续是丹麦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支持丹麦捍卫包括格陵兰岛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特朗普在1月20日就职典礼上宣称:“我最自豪的身份将是和平缔造者和团结者。”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日本《读卖新闻》3月20日社论如此评述:“中东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攻击,俄罗斯无意响应全面停火倡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交易外交’陷入僵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在乌克兰和加沙地带,特朗普政府发现,结束战争比看上去要困难得多。法新社报道也写道:“特朗普誓言实现和平,但在战争肆虐之际面临残酷现实。”
分析人士认为,“交易外交”陷入僵局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在对外交往时,其动机仅仅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而完全不顾及他人,尤其是冲突各方的诉求,更不会去努力解决根源性问题。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图西说,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外交不是通过严肃谈判,而是为了表演、施加影响以及构建于己有利的叙事”。
3月18日,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的一处社区,一名男子查看遭以军空袭损毁的建筑。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能够凭空制造交易筹码,通过威逼利诱使对方让步,所倚仗的是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其“交易外交”的实质,不过是基于强权的胁迫外交,完全是为了服务美国的一己私利。这种外交方式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不顾相关方的诉求,胁迫其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如此外交即便能够达成“交易”,恐怕也难以持久。
“特朗普团队宣称,它的交易带来和平,被搭了80年便车的美国将其大国地位转化为实际利益。”英国《经济学人》文章写道,“然而,这只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危险,让美国变得更弱、更穷。”
本文深入剖析了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政策,详细介绍了其在多个国际问题上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该政策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交易外交”陷入僵局,根源在于其只考虑美国私利,忽视他国诉求和问题根源。这种基于强权的胁迫外交不仅难以实现持久和平,还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危险,美国自身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