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6月1日施行,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

本文围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展开,介绍了办法的施行时间、出台背景,详细阐述了该办法在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应用安全规范以及监督管理职责等方面的规定。

2025年3月21日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6月1日施行,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线

据网信中国消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携手,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与人们的人脸信息安全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能更好地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活动,切实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出台了这部《办法》。《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以及监督管理职责等多个重要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办法》首先明确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恪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认真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绝不能做出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处理规则方面,《办法》也有细致的规定。其一,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要尽可能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并且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其二,处理者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其三,若基于个人同意来处理人脸信息,必须取得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的单独同意。如果是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还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其四,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外,人脸信息应当存储于人脸识别设备内,不得通过互联网对外传输。而且,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脸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超过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其五,处理者应当事前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办法》还明确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一是当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时,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不过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二是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辨识特定个人时,鼓励优先使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等渠道实施。三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借口,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四是在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当是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要依法合理确定人脸信息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中的私密空间内部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五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系统应当采取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入侵检测和防御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人脸信息安全。

对于监督管理职责,《办法》也有清晰界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需要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网信部门将会同公安机关和其他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通报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相关工作。

此外,《办法》还对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相关术语的含义等作出了规定。

本文介绍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包括施行时间、出台背景,详细阐述了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应用安全规范和监督管理职责等内容,该办法的出台将有效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163.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