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杭州市总工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杭州市总工会从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夯实创新要素保障等多维度全链式助力,致力于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像宇树科技有限公司这类“科技新锐”企业在浙江杭州火热出圈,让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再度吸引了世界目光。杭州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不过,当下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布局不合理以及劳动者整体素质与产业升级需求不适应等问题依旧较为突出。
杭州市总工会敏锐地察觉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多个维度,以全链式服务在工会这片沃土上不断培育技能领域的“新”苗。其匠心独运的服务模式,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推动高技能人才向“新”而行。
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在杭州,一大批高新企业正迅速成长。企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市场机遇,更离不开职工的匠心与创造力。为此,杭州市总工会始终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4年以来,杭州市总工会围绕浙江省委3个“一号工程”和市委“十大攀登行动”等中心工作,在重点领域开展职工技术攻关活动。深入开展以“五小”技术革新活动为重点的群众性创新活动,鼓励一线职工积极提出改进方案。打造了“参与—评价—转化—激励”闭环机制,培育选树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达200例。
“浙江工匠”、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装装备工、板翅式换热器厂三车间总装组组长陆观夫表示:“不是一味干‘粗活’,知识和技术才是我们的本钱。”在他35年的从业经历中,“创新”二字贯穿始终。每一次技术迭代更新,他都不断探索,攻克了一系列板翅式换热器制造难关,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
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杭州市总工会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理念,以赛事为平台,赋能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育。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杭州每年定期举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职业技能竞赛,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市级竞赛超过10场,区县(产业)级竞赛达到100场以上。
杭州工会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充电”。在西溪科创园的“青创空间”,西湖区首个AI领域的夜校课程采用“理论 + 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内容涵盖AI写作、AI职场技能提效、AI视频制作以及AI数字人技术等。30多名年轻人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人工智能训练师的相关技能。
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杭州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开展了“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活动中,众多劳模工匠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
2024年,杭州市组建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服务队247个,服务企业3068家,解决技术问题750余个,培训职工1.85万余人,产生经济效益逾1.5亿元。此外,杭州市总工会还推动建立了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联合开展数智技术创新研究、交流平台搭建、研究成果共享、创新人才培育等活动。
夯实创新要素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素养全面提升,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杭州市总工会创新施策,为人才和企业打造了一片茁壮成长的沃土。
通过组织全市重点行业领域的百对劳模师徒结对,杭州市总工会扩展了领军企业、职技院校、培育机构等多方渠道,并依托共享学院、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等阵地,构建起“职工技能提升—工匠培育—工匠培训”三级培训体系,培育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在众多优秀师徒中,师傅是全国劳模徐川子,徒弟是省劳模倪萍,他们这对师徒格外引人注目。在徐川子的悉心指导下,倪萍迅速掌握了专业核心技能,入职仅8年就斩获国家电网公司技能竞赛个人第二名,被授予“十佳服务之星”称号。这对师徒的故事不仅在公司内传为佳话,还激发了更多积极效应。
2019年,杭州市将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6年来,杭州每年开展“926工匠日”系列活动,擦亮做强“杭州工匠”品牌,先后出台科技创新30条、人才新政27条、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政策,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待遇。
目前,杭州已围绕重点产业建成数字、集成电路、低空经济3个市级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以及互联网营销、智能制造等14个区级联盟。通过“龙头企业带头、链接行业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服务各类院校”的培养机制,17家产业联盟已累计培养2万余名技能人才,其中数字技能人才占比超过70%。
杭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职工成长规律的高素养劳动者培育和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位劳动者的创新创造积极性,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劳动者大军。
本文介绍了杭州市总工会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面对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市总工会从激发创新热情、提升技能水平、夯实保障要素三个方面全链式助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开展创新活动、举办技能竞赛、组织劳模助企、建立培训体系和产业联盟等。未来,市总工会将继续完善培育和激励体系,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大军。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