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实验装置开放,推动社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双提升

3月23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在浙江工商大学正式发布,介绍了装置的研发团队、功能特点、应用情况等,还探讨了AI时代文科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浙江工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

在3月23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一场科技与社科碰撞的盛会在浙江工商大学隆重举行。当天,“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正式发布,这一装置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将为解决数字时代共同富裕的复杂性问题提供可视化、可验证、可预测的实验方法。

浙江工商大学实验装置开放,推动社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双提升

这一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众多科研力量的携手合作。该装置由浙江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可视化与政策仿真实验室,联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项目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政府驱动的治理范式变革”课题组共同开发。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浙江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超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详细的演示。从演示效果来看,该装置巧妙地将大语言模型技术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构建起一个可包含数千个智能体的虚拟社会环境。这些智能体仿佛拥有了生命,具备接近真实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研究者们可以借助这个虚拟社会环境,模拟不同政策实施后的社会反应,细致观察就业、消费等社会现象的演化过程。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装置不仅能够提供量化数据,还能呈现质性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把那些难以量化、观察的社会现象转化为可测试模型。同时,装置还支持多轮仿真实验,这为理论验证与模型迭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助力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真理。

目前,该实验装置已经在多个场景下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将完全开放,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它的出现,成功破解了社会科学研究“无法进行可控实验”的难题,为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当下,AI正成为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身处AI时代,“文科”专业该如何融入这股浪潮,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呢?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共同富裕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郁建兴给出了他的见解。他表示:“AI时代,文科更加需要面向真实世界,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做出实质性贡献。”在他看来,要打通文科升维发展的“任督二脉”,就需要打通学科壁垒,推动交叉融合。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正是推动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跨学科协作、技术赋能和实证分析,能够解决传统文科研究中难以量化或验证的复杂问题。

郁建兴还建议,要强化技术赋能和支撑,构建“人文—科技”共生生态。在AI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出既能驾驭算法、又能守护人性的新一代人才,以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复杂挑战。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可谓是动作频频。该校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院治理等领域全方位推动数字化改革,致力于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撬动各类办学场景的创新和重塑。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于2024年底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围绕“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社会科学实验装置”在浙江工商大学的发布展开,介绍了装置的研发、功能和应用,探讨了AI时代文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及浙江工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该装置的发布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方法,也为文科专业在AI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3725.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