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煤矸石乱象:监管之痛何时休?,煤矸石随意填埋,山西生态环境拉响警报!

本文聚焦山西部分地区煤矸石无序堆放的问题,通过多个案例揭示了煤矸石处理不规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威胁,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呼吁当地监管部门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汾河流域煤矸石乱象:监管之痛何时休?,煤矸石随意填埋,山西生态环境拉响警报!

▲车辆正在倾倒煤矸石。图/央视财经截图

据央视新闻的相关报道,《财经调查》栏目接到了群众的反映,在山西的一些地方,像煤矸石这类大宗工业固废存在无序堆放的情况,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记者实地走访介休市师屯南村附近的一个煤矸石填埋场时发现,这里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该填埋场不仅没有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修建排水渠,而且还有一条黑色的水沟从填埋场流出,直接通到了村里的水道。要知道,这个村庄距离汾河仅仅只有300米。与此同时,该项目目前仍有部分煤矸石处于裸露堆放的状态。在煤矸石倾倒、填埋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扬尘,这些扬尘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的正常生活。村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出门都要时刻担心吸入过多的灰尘。《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贮存、处置、利用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建设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等设施,并且要进行定期维护。然而,从这个煤矸石填埋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没有建设相关排水渠,还是倾倒、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又或者是那条直通村里水道的黑色水沟,都充分表明该项目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状况下,很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水源和土地被重金属污染。一旦水源和土地受到污染,将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公开信息显示,在2024年,该项目就因为防尘措施不到位,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令人遗憾的是,即便该项目有被罚的“前科”,从媒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如今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并且,从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山西部分地区有被罚“前科”的煤矸石场地远不止这一处。就拿孝义市胡家窑村的一处煤矸石排矸场来说,在2024年,它被环保部门下达过《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在此之前,2020年、2022年这家公司就多次因为环保问题受到环保处罚。但是,其背后的运营企业似乎并没有把这些处罚当回事,依旧“无动于衷”。相关的整改要求更是仅仅流于形式,只出现在了公示牌上,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这样的现象无疑应该引起当地有关监管单位的高度警觉。特别是针对涉事企业这种屡犯屡罚的行为,监管单位要依法采取相应的行动。要深入调查,找到、找准背后的影响因素,然后对症下药。同时,还要辅以严厉的处罚举措,以此来督促涉事企业依法依规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更好地保护汾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实际上,从央视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案例外,汾河流域煤矸石随意填埋、堆放的乱象并非个例。在临汾尧都区河底村,村里小河的河道两岸有至少200米长的矸石被任意堆砌。在小河附近已经关停的煤业公司旁,也露天堆积了大量的煤矸石。在灵石县、古县等地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安泽县的一处填埋场甚至已经存在一二十年之久。这些案例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在煤矸石处理监管方面存在着普遍的漏洞与困境。而监管困境与漏洞的存在,又进一步导致当地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受到了威胁。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汾河流域出现了影响更为深远的煤矸石治理难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当地各级监管部门必须要予以正视。在这个过程中,即便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推诿卸责的理由,更不能用“踢皮球”的方式来模糊管理边界。同时,当地也不能让相关的技术规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成为“纸上谈兵”。未来,不妨在这类污染治理方面多下些功夫,持续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合作,共同解决煤矸石处理问题。

本文揭示了山西部分地区煤矸石无序堆放的乱象,包括介休、孝义等地的具体案例,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威胁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还暴露出监管存在的漏洞与困境。呼吁当地监管部门正视问题,杜绝推诿卸责,推动跨部门协同,切实解决煤矸石治理难题,保护汾河周边生态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180.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