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丰台区王佐镇召开三圣神祠保护利用专题会议展开,介绍了三圣神祠的历史文化信息,讲述了会议对其活化利用方案的讨论,以及王佐镇在文物保护和活化方面的工作情况与未来规划。
近日,丰台区王佐镇召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圣神祠保护利用专题会议。在这场会议上,与会人员聚焦三圣神祠,集中研讨了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历史价值。大家还积极分享了在文物、古建筑等保护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并为三圣神祠后续的活化利用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三圣神祠坐落于王佐镇东王佐村内的主路路南,座南朝北。它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200余年的历史。这座神祠俗称马王庙,而且它还是丰台地区唯一的马王庙,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根据《西王佐村村志》的详细记载:“此庙原有正殿3间,高度约为6米。殿内有四根铁红色明柱,采用大式硬山结构,前出廊,内部还有精美的壁画。东西两侧各有2间厢房。正殿内设置了1个供桌,供奉着马王爷、山神爷、柴王爷。其中马王爷居于中间位置,山神爷和财神爷分居两侧。马王爷头戴帽子,一手持锏、一手持翻天印,面容显得十分严肃。神像均为坐姿、彩色泥胎,与真人等高。正殿内的墙壁上画满了彩绘,其内容表现的是《封神演义》。”不过如今,仅存正殿,殿前还有一座民国年间的石碑,上面记载着此地的历史用途。
在研讨会上,大家针对未来三圣神祠投入使用的大致方向,以及小院平面规划、影壁等细节设计的活化利用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且还对后续的布局方案进行了详细沟通。
会议明确指出,文物的活化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再利用,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创新。这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与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针对西王佐村的具体情况,要精心策划并进一步深化文物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内容能够与西王佐村丰富的村史文化紧密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
会议着重强调,此次改造既要高效利用资源,又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社会反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确保改造方案既符合文物保护的严格要求,又能激发文物的新活力,让三圣神祠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王佐镇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分阶段完成了怪村万佛寺、沙锅村下庄娘娘庙、古刹海潮庵、西庄店村西庙等文物古建筑的修缮及院落环境整治工作。这些举措有效延长了文物古建筑的寿命,保留了辖区的历史文化记忆。
今年年初,王佐镇积极推动三圣神祠的活化利用与改造工作。通过构建“历史记忆再现-活态文化传承-服务周边村民”的三维活化体系,进一步对三圣神祠进行全面升级。
展望未来,王佐镇将依托辖区现有的文物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进一步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方式方法。让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地区文物、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围绕丰台区王佐镇三圣神祠保护利用专题会议展开,介绍了三圣神祠的历史文化情况,会议对其活化利用方案的研讨,强调了文物活化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及王佐镇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过往工作和对三圣神祠的改造计划,以及未来依托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体现了王佐镇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