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生态执法成果显著,智慧与服务齐发力

本文围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去年的执法工作展开,介绍了其在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以及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等方面的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如查处大量违法行为、提升执法效率、降低企业违法风险、减少处罚案件数量等。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过去一年,北京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有的放矢,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同时兼顾优化营商环境这一重要任务。通过加大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力度,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过去一年里,全市共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达1.23万起,以坚定的“执法蓝”全力守护着京城的“生态绿”。

北京去年生态执法成果显著,智慧与服务齐发力

生态环境部门借助科技手段加大智慧监管,提升了执法效率。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在执法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大力推进智慧监管,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去年,固定源非现场检查占比接近50%。

“这家重点排污单位在线数据存在异常,今日9点至10点废气排口数值出现了零值。”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的执法队员通过自动监控监管平台,并结合其他监测手段,敏锐地发现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治污设施未正常运行,极有可能存在废气直排环境的情况。执法队员迅速启动现场核查程序。这只是北京生态环境部门智慧监管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赵志威介绍说:“我们进一步深化了热点网格、物联感知、油气在线监控、机动车尾气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融合运用,能够及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区域环境动态信息,从而精准锁定排污异常的污染源。”智慧监管正逐渐成为精准执法的新引擎,让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能够“直奔问题”,实现“数据巡查 + 综合分析 + 证据固定”的全流程非现场执法。

智慧监管模式不仅提升了执法效率,还提高了执法水平。2024年,全市固定源非现场检查占比近50%,而且非现场执法发现问题的查实率高达72%。赵志威表示:“这意味着虽然没有到现场,但大部分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都是准确的。”

除了智慧监管,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积极推行“执法 + 服务”模式,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地助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去年,全市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案件达到637起。

赵志威举例说,朝阳区一家品牌餐饮连锁店在完成开店审批但尚未建设时,执法人员主动结合餐饮业排放油烟、噪声的情况,以及临近居民住宅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建议。并且在该单位正式运营前,开展了废气、噪声监督性检测。这家店开业后至今,从未接到过居民投诉。

市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现场帮扶 + 清单服务 + 主动普法”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违法风险。他们通过现场帮扶指导,及时发现企业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同时,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及时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诚信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实施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政策,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领域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了47类不予处罚的情形。对于未造成危害后果并及时改正的轻微违法情形,依法不予处罚,并通过说服教育、提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引导和督促当事人提升法律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加强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力度,纵深推进和完善信息共享、监管联合、执法联动、区域联防的综合执法联动体系,有效促进了执法效能的提升,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提供了保障。

在区域联动方面,京津冀三地依托协同执法平台,推动移动源执法结果和执法处罚信息共享,避免短时间内同一车辆在两地受到两次处罚。同时,重点关注已被处罚的车辆,督促其整改,防止再次违法。

今年是新环保法实施十周年。十年来,随着企业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全社会环境守法意识的不断提升,企业生态环境合规合法性不断提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型柴油车超标率从2018年的10%下降到了2024年的2%。与之相应,生态环境处罚案件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与2018年相比,2024年固定源处罚案件数量下降近52%,移动源处罚案件数量下降90%以上。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去年的执法工作情况。通过智慧监管,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准确性,固定源非现场检查占比近50%且查实率高;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办理大量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降低企业违法风险;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促进执法效能提升。随着企业治理和社会守法意识提高,处罚案件数量大幅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649.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