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东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护肝行动展开,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进行的乙肝、戊肝免费筛查及义诊活动,以及针对不同肝炎的防控策略,强调了早发现、早预防的重要性。
2024年“全国爱肝日”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在南粤大地之上,一场和全民健康紧密相关的护肝行动却在持续升温。为了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宏大目标,广东省内数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联合,开展了乙肝、戊肝免费筛查以及义诊活动。此次行动意义非凡,它将防治的关口大幅度前移至社区层面,通过科普宣教与精准筛查双管齐下的方式,全力助力居民能够科学地进行护肝。从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东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仅只有32%,而戊肝的发病率更是连续12年超过了甲肝,这一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从社区筛查逐步推广到疫苗普及,广东正以“早发现、早预防”的实际行动,朝着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坚定地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场意义重大的行动,不仅仅需要基层医疗机构持续不断地发力,更需要每一位居民将护肝意识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居民们要做到定期进行筛查、按需接种疫苗、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筑牢肝脏健康的“免疫长城”。
社区义诊:筛查“零距离”,护肝意识悄然觉醒
3月18日,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义诊台前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张燕主任在现场一边认真地为居民解读检测报告,一边耐心细致地进行科普宣传:“乙肝这种疾病隐匿性非常强,很多人在感染之后自己根本察觉不到。而指尖血快速筛查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就能够清楚地了解抗体水平。”类似这样温馨且专业的场景,在佛山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十余家医疗机构同时上演。根据现场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参与者是首次接触肝炎筛查,而且主动咨询疫苗接种的居民数量相较于往年增长了近40%。通过这种“零距离”的筛查方式,广东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正在全面有序地铺开。
据悉,在2023年,全省报告的乙肝病例多达16万例,然而诊断率却不足半数。大量潜在的感染者因为缺乏筛查的习惯,成为了“隐形传播源”。针对这一严峻的情况,基层社区及时引入了便捷的快速检测技术,居民们仅仅只需要一滴指尖血,就可以完成乙肝抗体筛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参与筛查的门槛。与此同时,同步开展的戊肝筛查则将目标瞄准了另一种被称为“吃出来的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戊肝。近年来,戊肝的发病率持续攀升,高危人群广泛覆盖了慢性肝病患者、育龄女性以及老年人等。专家明确指出,双筛模式不仅能够“一箭双雕”地识别风险,更能够让居民们直观地认识到:护肝绝不是“体检报告上的次要选项”,而是关乎自身健康的重要大事。
科学防肝炎:疫苗是盾牌,高危人群需早行动
花都区建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郑剑朋主任着重强调:“消除肝炎的关键,在于将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针对乙肝和戊肝这两种不同特性的肝炎,防控策略需要精准施策。其中,乙肝防控主要是以填补接种缺口,阻断传播链为主要任务;而戊肝防控,则更加强调高风险人群亟需“超前接种”。我们都知道,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核心手段。然而,广东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部分居民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误以为“儿童时期接种可终身免疫”。但实际上,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像医务工作者、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这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必要的时候及时补种疫苗。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
和乙肝不同的是,戊肝目前暂时没有特效药物,而且感染后重症风险非常高。全球每年因为戊肝死亡的人数超过7万,我国更是戊肝的高发地区。研究表明,戊肝疫苗的保护期长达30年,但是公众对其认知度却严重不足。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明确给出建议:慢性肝病患者、育龄女性、老年人以及餐饮从业者应该优先接种戊肝疫苗。有专家痛心疾首地呼吁:“许多孕妇感染戊肝后导致死胎,如果能够提前接种疫苗,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介绍了广东为响应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开展的社区筛查及义诊活动,指出当地乙肝疫苗接种率低、戊肝发病率高的现状。通过社区“零距离”筛查提升居民护肝意识,同时强调针对乙肝和戊肝不同特性精准防控,高危人群应早行动接种疫苗,共同筑牢肝脏健康防线,助力消除病毒性肝炎。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