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100万个这一事件,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消费潜力、对就业的带动、爆火原因以及文创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100万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到来
在3月25日12时41分,那个被誉为全国文创冰箱贴“天花板”的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创造了惊人的成绩——销量突破100万个。这一过程前后历时8个月零6天,从默默摆放在文创商店边角处,到如今稳稳站上“C位”,小小的冰箱贴实现了华丽转身,其撬动大消费的连锁效应也在持续不断地发酵着。
3月25日中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量达100万个。金瑶摄
从去年秋天至今:观众热情持续高涨
自去年秋天以来,观众们持续排队购买这款凤冠冰箱贴。买到第100万个凤冠冰箱贴的观众李雅菲来自山东,此次是来北京旅游。她兴奋地说道:“我提前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开始刷网页,特别幸运地买到了。”
3月25日中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量达100万个。琳琅满目的凤冠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参观者喜爱。金瑶摄
巨大的人流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消费潜力。别看这成人巴掌大的冰箱贴,单个带来的收益不足百元,但当数量达到百千万个时,撬动的就是百万千万元甚至更大规模的经济。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介绍,凤冠系列文创已经开发了20余款。截至目前,该系列文创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现在很多观众购买完凤冠冰箱贴后,会回到展厅,去欣赏文物的真容,了解背后的历史。这正是我们最希望实现的效果,让产品回归文化。”
此外,凤冠冰箱贴还对就业起到了带动作用。仅以国博凤冠冰箱贴为例,就可以提供约1000个生产研发岗位。
凤冠冰箱贴:精准“拿捏”观众需求
在本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提到,文旅业延续了火热发展的势头。去年,国内旅游花费达到57000亿,同比增长超过了17%。文旅消费的升级导致市场发生分化,简单来说,曾经游客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买单,现在则主要是为了心情花钱。
凤冠冰箱贴能够爆火,关键在于它精准“拿捏”了观众当下的需求。它有着拿得出手的精美外貌,有趣的AI互动,还有人工一颗颗不厌其烦地粘珠子背后蕴含的匠人匠心……这些都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引发了与观众,尤其是大量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
然而,随着凤冠冰箱贴的爆火,一批仿版也趁势混入市场。廖飞无奈地表示:“遇到了‘李鬼’打擦边球的情况,但取证比较困难,需要大量投入人力财力。”他特意拜托记者们发布一条内容:“凤冠冰箱贴的产量在上升,虽然不能做到‘人手一冠’,但每天已经增加到有三个时段可以在国博现场购买,网上官方旗舰店也有销售,呼吁大家通过官方渠道购买,支持正版。”
3月25日中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量达100万个。国家博物馆日前对凤冠冰箱贴购买流程做出优化。金瑶摄
今年5月18日:国博上新古代中国展新文创
这只从国博飞出来的“金凤凰”挥动着翅膀,让北京的文创冰箱贴市场集体“卷”起来了,一度沉默的文物也变得活泼起来。北京艺术博物馆乾隆御碑亭流沙落叶款冰箱贴,定格了“最美秋景”;天坛公园采用3D打印与立体建模技术,打造出特色冰箱贴;庆成宫推出的“开门见乾隆”立体冰箱贴,取谐音“祝你成功”;妙应寺限定款“释TA”毛绒白塔,不仅可以当冰箱贴,还能做包挂。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文创产品也有“以旧换新”的规则。以国博为例,销售不好的产品会被下架。一般情况下,上新两款同类型产品,就会淘汰一款效率差的。通过文创产品创新供给,不断激发消费的动力。廖飞说,目前国博有2000多款文创,售价在十余到上千元不等。
“下一个爆款是什么?”面对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廖飞表示:“国博每年保持上新200多件文创。我们会把每一个产品都当准爆款去打磨。今年5月18日博物馆日时,国博会推出一批古代中国展览的新文创,值得期待。”
他笑着补充:“今天会上新两款凤冠产品,包括凤冠胸针,未来还会设计一系列可佩戴的凤冠产品。”
本文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百万这一热点事件展开,详细阐述了其销售情况、带动的经济和就业效应、爆火原因,还提及文创市场的竞争、产品更新规则以及未来的上新计划。国博凤冠冰箱贴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文创产品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为文化传承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文创市场有望在创新中持续繁荣。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