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21破产:传统快时尚模式的衰落警钟

本文围绕Forever 21的发展历程展开,讲述了其从全球扩张的辉煌时期到因多种因素走向衰败、多次申请破产保护的过程,同时也提及美国当下企业破产率飙升、各行业众多企业陷入困境的现状,反映出商业世界的变化无常。

Forever 21破产:传统快时尚模式的衰落警钟

在商业的浪潮中,Forever 21曾有过一段光芒万丈的时光。它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奔跑者,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快速将商业版图拓展至加拿大、欧洲以及亚洲等地。在其发展的巅峰时刻,全球门店数量超过了800家,许多门店的规模大得超乎想象。就拿拉斯维加斯的分店来说,面积足足达到了1.4万平方米,宛如一座时尚的商业城堡。此外,它还通过收购其他品牌,不断扩大自己的品牌版图,展现出强大的野心和实力。

在中国市场,Forever 21也曾留下过深刻的印记。早在2008年,它就在江苏常熟开设了中国区的第一家店铺,仿佛吹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然而,这次尝试如同流星划过夜空,很快便匆匆结束。直到2011年,它再次回归中国,在上海南京东路的黄金地段承包了一整栋楼,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目光,很多人至今仍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到了2015年,Forever 21迎来了营收的高光时刻,营业收入超过40亿美元,创始人夫妇的财富也随之飙升至近60亿美元。彼时的创始人雄心勃勃,为Forever 21设定了2017年收入要达到8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似乎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回首往事,2015年恰恰成为了Forever 21走向衰败的起点。当时,电商行业开始迅速崛起,Zara、H&M等其他快时尚品牌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变化,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Forever 21却依然坚持实体扩张的策略,未能及时适应线上消费的新趋势。同时,“开大店”的经营理念加上过度扩张,让Forever 21逐渐难以承受租金和成本的巨大压力。慢慢地,它在市场的竞争中开始走下坡路。在中国市场,Forever 21的发展同样不顺利。2019年4月,它宣布中国官网和天猫旗舰店暂停运营,线下门店也相继关闭,曾经的辉煌逐渐消散。

这一年,Forever 21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试图通过重组业务来挽救危局。之后,它曾一度迎来转机。不过,时隔6年,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Forever 21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在特拉华州再次申请破产保护,命运的齿轮似乎又一次无情地转动。

最后悔的一笔收购,SHEIN也救不了

Forever 21并非没有尝试摆脱破产的困境。2020年,接盘方们组团而来。Forever 21以8100万美元的低价被西蒙房地产集团、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组成的财团收购,这个财团也就是SPARC集团。

作为重要参与方的ABG,奉行“收购并打造”的商业策略。其核心在于抄底那些曾经辉煌但后来逐渐失去光彩的知名品牌,然后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重组措施,为这些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在这样独特的商业路径下,ABG在品牌管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被很多人认为是Forever 21的“救世主”。

2023年8月,一则消息再次引发了轰动。SHEIN宣布收购Forever 21的母公司SPARC集团,并获得该集团1/3的股权。这一举措为在电商时代掉队的Forever 21带来了新的希望。人们期待它能够借助SHEIN全球化的线上渠道、柔性供应链扩大分销,提升线上销售额,实现新的增长。

然而,即便是超级独角兽SHEIN,也难以将Forever 21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今年1月,JCPenney与SPARC集团完成重大合并,组建了一个服装运营新公司——Catalyst Brands,并开始探索Forever 21运营的战略选择。但在Temu、SHEIN等电商的冲击下,以及美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缓慢消亡中,刚刚成立不久的Catalyst Brands很快陷入了严峻的经营危机,并为Forever 21制定了破产计划。至此,Forever 21的重生之路再次被截断,约350间店铺将面临清盘,逐步结束在美国的业务。

走到今天这般境地,Forever 21已是负债累累。法庭文件显示,Forever 21估计负债为10亿至100亿美元,而估计资产仅为1亿至5亿美元。

商业世界变化无常,Forever 21的衰落成为了传统快时尚模式的一面镜子。目睹这一切,ABG首席执行官Jamie Salter曾反思称收购Forever 21是“我犯下的最大错误”,这一番感慨令人唏嘘不已。

“像Forever 21这样的实体零售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运营,经营成本昂贵且随着通货膨胀率而上涨。”提供杠杆贷款数据和分析的Debtwire法律和重组主管Sarah Foss表示。由于美国高通胀的影响,大批零售业者陷入了困境,Forever 21只是其中之一。

敬畏周期,警惕全球破产潮

一场风暴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演。随着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消费者削减了可自由支配的开支,那些原本就陷入困境的企业受到了更沉重的打击。美国企业破产率达到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其跟踪观察的资产和负债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中,有694家宣布破产,超过了2023年的635家和2020年的638家,创下了14年来的新高。其中,医疗保健、汽车、休闲餐饮和零售行业受影响特别严重,破产企业数量激增。像拥有78年历史的网红杯鼻祖特百惠、鼎盛时期开出1400多家门店的美国著名零售商必乐透(Big Lots)、美国老牌时尚时装品牌Express、有着近400家连锁店的折扣零售商“99美分商店”等等,这些曾经在市场上闪耀过的企业都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到了2025年,破产潮不仅没有停止,甚至蔓延到了科技领域。今年1月,曾累计融资超100亿美元的美国卫星通信运营商Ligado正式申请破产;美国明星造车独角兽Canoo寻求破产,原因是“无法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获得财政支持”; “卡车界特斯拉”Nikola宣告破产,2000亿元市值泡沫破裂。越来越多负债累累的公司在高利率与通胀的双重挤压下接连倒下。

随着美联储开始降息,企业和消费者面临的压力有所减轻。但美联储官员表示,他们打算在2025年仅再降息半个百分点。不安的情绪在市场中蔓延,标普500指数自2月创下历史新高以来已下跌8.2%。央视新闻援引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3月14日报道,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包括英伟达、苹果、Meta等在内的“美股科技七巨头”市值蒸发2.7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甚至“滞胀”。同时,投资者开始质疑长期持有美股的策略,有分析指出数年的美股“躺赢”时代可能已然告终。

此情此景,依然是那个朴素的道理——敬畏变化,剩者为王。

Forever 21从全球扩张的辉煌走向衰败破产的过程,分析了其衰败原因,如未适应电商趋势、过度扩张等。同时也指出美国当下企业破产率飙升,各行业众多企业陷入困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提醒人们要敬畏商业周期的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134.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