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27日发布的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展开,详细阐述了案例涉及的多个方面,以及检察机关在相关领域的具体作为和取得的成果,最后提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3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共计10件。这些案例涵盖了耕地保护、农村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安全生产、农村特殊人群权益保护等诸多重要方面,充分展现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各个维度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里,有3件与耕地保护紧密相关。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案件,积极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具体而言,包括助力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使得耕地能够回归合理用途;努力提升耕地质量,从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还成功收回了被挪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了农田建设的正常推进。
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检察机关也有着积极的作为。他们通过办案促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落实落地,让农村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而且在履职过程中,检察机关还兼顾了脱贫人口的收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让农村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此外,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十分关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他们通过履行职责,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让这些承载着乡村记忆的地方得以留存。同时,加强对乡土文化能人的扶持,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由于自身的弱势地位,极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目标。在本次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诉毛某等人侵害农村老年人个人信息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锁定高危账户。通过办理此案,督促相关方面保护农村老年人个人信息,推动相关部门优化行政服务,切实保障了农村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据统计,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以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为重点,共立案办理服务乡村振兴公益诉讼案件31197件。在一系列的办案行动中,检察机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保护农用地及耕地约41.1万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土地基础;督促清除农村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约263.9万吨,让农村的环境更加整洁;督促治理恢复农村被污染水域面积15万余亩,改善了农村的水资源环境;督促收回被套取、冒领的国家惠农补贴、扶持资金约4.3亿元,保障了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督促收回农村水利、道路桥梁等领域违法管理使用的国家扶持资金约4326.8万元,确保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安全;督促查处假冒伪劣农产品价值约1967.3万元,维护了农村市场的正常秩序;督促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村落677件(处),传承了乡村的文化根脉。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更深层次地服务乡村振兴。他们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共治合力,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更好借助科技的力量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最高检微信公众号截图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涵盖耕地保护、人居环境、文化遗产、老人权益等多方面。同时列举了2024年检察机关在服务乡村振兴公益诉讼中的办案数量及成果。最后提到下一步将加强协作与借助科技,更深层次服务乡村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