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4年内取得的显著成就,包括快速实现样机下线、量产交货及启动IPO辅导备案等。文中还阐述了该公司研发的外延生产设备的优势,以及国外设备供应商对国内产业发展的限制,展现了芯三代半导体在国产替代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竞争异常激烈、高手云集的半导体产业领域,有这样一家企业,它仅仅创立4年,却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惊人的成绩。第一年样机就成功下线,第二年便实现了量产交货,第三年更是启动了IPO辅导备案,以弯道超车的姿态成为业内第一,甚至被客户赞誉为“双一流”企业。这样如同网文小说中“龙傲天”般的逆袭剧情,就在苏州的一家企业真实上演了。
这家企业就是2020年9月在苏州正式成立的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走进芯三代的车间,工作人员都严格遵守着规范的操作流程。他们先戴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鞋,再披上严丝合缝的防尘服,全身上下仅仅露出一双眼睛暴露在空气之中,之后还要经过15秒的除尘清洁隔离。
眼前的车间环境格外干净、整洁,一台台精密的设备整齐地陈列在其中。机械臂在设备的真空腔体内有节奏地舞动着,仿佛在跳着优雅的“华尔兹”。恍惚之间,让人感觉像是踏入了医院里严谨有序的手术室,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芯三代副总裁闫鸿磊】
芯三代副总裁闫鸿磊指出,外延片的品控与工艺,对于最终生产出的芯片的品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芯三代自主研发的外延生产设备,产出的外延片缺陷率非常低,而且薄膜厚度均匀性和掺杂浓度均已达到1%的业内双顶尖水准。也正因如此,有客户给芯三代的设备起了个“双一流”的称号。
【芯三代研发团队】
闫鸿磊介绍说:“我们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曾做过一次全面的业内调研,深入了解大家的生产痛点及需求,结果发现最核心的症结就出在生产设备上。”以前,主流的生产设备主要来自意大利、德国及日本这三个国家。为了延缓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度,国外设备供应商可谓是手段百出。
“我们有个客户反馈,几年前向国外的供应商订货,得到的答复是交货时间要等到5年以后。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就算设备最终到手了,也早就被更新的设备所淘汰了。”除了交货时间长,优质生产设备优先供给国外市场只是其次,更严重的是还存在设备功能阉割、中断维修服务和留有后门等问题。
例如,《纽约时报》就曾报道过,ASML的光刻机存在一种程序,使得ASML能够远程控制光刻机,在必要时可以直接摧毁光刻机。
【芯三代半导体】
没有了国外设备供应商带来的后顾之忧,芯三代在成立后的一年内就成功实现了样机下线,两年内便实现了量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业内堪称“恐怖”。举个例子,某国际大厂做同类的设备,需要花费3年时间、耗资1亿美金,才能制作出1台样机。而在芯三代,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可以造出两台不同技术方向的样机,并且顺利推向量产。
【芯三代专利】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芯三代的设备生产出的外延片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40%以上。这种成本优势与品质优势,将会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争取到极大的战略空间。
闫鸿磊自信地表示:“在我们看来,中国半导体人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分秒必争的意识、快速迭代的做法。国产替代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我们已经将国产替代变成国产智造,从后发追赶,转变成弯道超车,直至最终的创新引领!”
文章主要介绍了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4年内取得的非凡成就,其研发的外延生产设备具备显著优势,打破了国外设备供应商的限制。芯三代不仅实现了快速的样机下线和量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国产半导体产业从替代走向智造和创新引领。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