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工智能之力,程京院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程京院士: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开启新时代

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将人工智能与现代基因组技术结合解析中药作用机制,并开展一系列相关创新实践。包括开办个性化身心调理餐厅、启动分子版《本草纲目》研究计划等,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成果及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3月2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一场圆桌会议上,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分享了他在中医药与前沿科技结合方面的创新成果。程京院士将人工智能和现代基因组技术巧妙结合,致力于解析中药发挥作用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他建立起了10亿量级的原始数据。基于这些海量的数据,人工智能能够针对特定的疾病或者具体的个人,精准地给出相应的个性化处方,也能为特定群体制定群体化母方。

借人工智能之力,程京院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程京院士: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开启新时代

程京院士不仅在科研上成果丰硕,还将这一创新技术引入到生活领域。他透露,早在去年3月,自己开办了全世界第一个个性化的身心调理餐厅。程京笑着说:“我可能是院士中唯一一个开餐馆的。”在这家特别的餐厅里,客人在进入餐厅前需要先进行身体检查。餐厅会依据客人当下的情绪状况,搭配专属的药膳。可以说,每一位客人所享用到的药膳都是独一无二的。

目前,我国医药领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那就是90%以上的原创药物来自国外。中医药的发展对于国家战略安全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中国人生命健康的红线。然而,长期以来,中医药的原理和疗效一直处于“说不明白、讲不清楚”的尴尬境地。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创新的优势,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把中药的功效和机制阐释清楚,程京院士团队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分子版《本草纲目》研究计划。该计划依托微量细胞的高通量药物转录组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本草技术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首创的世界超大规模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已经对900多种中药、300多种食物进行了检测,形成了10亿级别的中药基因表达实验数据和1亿级药用信号通路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科学解析、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在中医开方时,对于一些病症,可能会出现药方里的某一种中药成分药房没有的情况。此时,人工智能介入后,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快速开出多个药方供医生和患者选择。对于一些稀有药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其分解、提取、分析,最终找到具有同样功效的药材进行替代。同时,通过设定符合现代医学体系的评价指标,还能对传统中医药处方进行客观的评价打分。由于打分是由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此外,将人工智能和现代工程科学手段融入中医诊疗后,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数字化中医智能诊断技术的突破,包括中医目诊、面诊、舌诊、罐诊、藏医尿诊等。以“目诊仪”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在临床医疗领域开展示范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诊疗向客观化、标准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

本文围绕程京院士将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结合的创新实践展开,介绍了其在数据构建、餐厅应用、研究计划以及智能诊断等多方面的成果,展现了人工智能为中医药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发展,有望改变中医药原理疗效不明的现状,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守护国人健康,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180.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